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提高农村小...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2016-10-28 收藏

一、提高农村小学低、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在中,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低、中年级阶段,只有在低、中年级把基础打牢了、打好了,才有可能在高年级阶段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降低教学难度。而怎样才能保证低、中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找准重点、有效地解决难点。以下是我在多年教学工作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他的目的,只有明确目标,做起来才能投入,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和意志。学生学习数学也是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物或情景,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感知欲望,逐步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逐步确定学习目的,这是搞好小学低、中年级数学教学的先决条件。

2、狠稳全局、重辅后进生:教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先狠抓大局,每一个学时的教学内容都必须保证全体学生中的极大部分做到会学、学会、会用,这样才能稳住大局。然而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到一个也不能落下,必须做到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人人会学、人人学会、人人会用,也就是人人都要过关。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花大力气耐心辅导学习后进生,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对话,就可以确定在语言沟通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课内训练要多练精练,每次板演不能按一些老师的常规,专请中上水平,甚至只请成绩优秀的学生板演,这样只能看到表面现象,而应该分小组依次轮流进行板演,每次可以是相同的题目,也可以是不同的题目。为了提高效率,每次尽可能将人数确定在黑板能容纳的最大数量。通过分组板演,很快就能确定每堂课中出现的领会能力较差的学生。课堂后筛选是通过课后的各种训练,如从作业中筛选出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较差的学生,每次批改作业,都要作详细的纪录。

3、不失时机,耐心辅导:在低、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旦把要辅导的后进对象锁定了,也就是确定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了。对待学习后进生,不能产生后进心理,不但要平等对待,而且还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使他们能真正得到母爱般的温暖,他们至少在学习态度上不会辜负老师的希望。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时刻关注他们,给他们多创造机会以逐步增强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甩掉落后的帽子。只有这样,农村小学低、中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质量提高的重中之重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更新,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都不尽人意。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努力做到“四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四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现代教学手段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多媒体计算机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形象、生动直观地传播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学生接受情况,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调节教学步骤,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四)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我在上三年级数学练习课时,我不是让学生埋头做练习,而是让全班同学进行做数学题比赛,在比赛中学生得到练习,又能得到获胜的体验,同学们对这种课堂结构非常喜欢,整节课教师不用讲解只做组织者。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五)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很多,以上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的一些体会。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