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活用老教材,落实新理念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论文活用老教材...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

小学数学论文活用老教材,落实新理念

2016-10-28 收藏

 当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时,承担着课改实验任务的教师已经作出了积极的应答。但课改实验需要逐步推进,更多的教师目前仍然在使用老教材。对于我们这些使用老教材的教师来说,是观望还是参与?是等待还是超越?回答应该是肯定的—积极参与,努力超越。因为课改不仅仅是换一本教材,它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因此,目前仍使用老教材的教师,只有“活用老教材,落实新理念”,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主动走进新课程,成为新一轮课改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开发者。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一、创设有趣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喜欢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原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对数学的实践性、学生的活动性强调不够。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也只能是师云亦云了。例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个概念的教学,教材中这两个概念讲的很简单,只用举例法笼统的说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学生对两个概念的认识是肤浅的,根本不能正确地建立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如果教师空泛的讲,学生不但积极性不高,而且也不能真正明白。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趣味性活动:先让学生剪好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纸片,学生都知道这些是平面图形。接着,我让学生用这些纸片以及早准备好的小棒、胶水、剪刀等材料,把它们变为“大的”物体,看谁会变,谁变的好,谁变的多。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立刻表露出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着,争论着,操作着。不一会儿,多数学生做出了长方体、正方体;还有的做出了圆柱体,竟有一个同学做出了暂时叫不名的棱椎。学生看着自己的杰作是“洋洋得意”。我不失时机的问:你们的那些平面图形哪里去了?学生纷纷说着自己做成的物体的名字。那变出的这些大的物体属于什么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学生抢着说:变大了,变粗了,变高了,变厚了。在这个看似玩的游戏中学生明白了平面图形不占空间,而立体图形占据较大的空间。从而也就正确地掌握了这两个概念。

我还根据小学生大多喜欢看动化、听故事的这一特点,将数学内容以图画、动画的形式呈现。如“年月日”的,用一个动画“扑克牌的秘密”向学生展示问题: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这样学生会听的津津有味,从而饶有兴趣地进入到自主学习中。还有以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表演生活中的相遇、相背、追赶等行程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生动的理解所学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化 让学生主动学

新的教学理念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数学的教与学应该回归于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虽然也源于生活,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应努力做到将教学内容熟悉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高深莫测,它就在我们身边,是真实的有趣的,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陌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

例如长方形周长的教学,我以让学生求他们非常熟悉的黑板的周长引入的:黑板是我们学习的亲密伙伴,老师很想知道它的周长,你们能根据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它的周长吗?你想用什么方法?学生的主动性一下子调动起来,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用软尺量,有的说用绳子和尺子量,有的说量一量各边的长再加起来……接着以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把各种方法都实际试一试,在实践中分辨方法的优劣。学生很快得到量边这种方法省事,而其他方法在操作中有许多不方便的结论。是不是四条边都量?学生很快意识到只要量两条边就可以了。你还想计算你那些学习用品的周长?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又纷纷计算自己课本、文具盒、课桌……同学们计算了这么多物体的周长,那你能总结出求长方形周长的规律吗?很快有的学生说 “长+宽+长+宽”;有的说“长2+宽2”有的说“(长+宽)2”。因为这些知识学生熟悉,对他们非常有亲和力,因此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再如“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因为百分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学时可以以“生活中的百分数”为课题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更乐意接受。

三、教学内容合理组合 让学生自觉学

新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不应该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现代教师。现行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安派的并不恰当,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对所学内容重新组合和筛选后进行教学,不但会让学生自觉的学习,而且能拓展学生的认知系统和经验系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例如多位数乘法、多位数除法的学习,在学习了一位数竖式乘、除法后,我接着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三位数乘、除法的计算。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后,接着让学生推导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得都非常投入,很多学生能很快的归纳出其计算法则和求证的规律。因为这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符合知识的认知规律的。

四、设计开放型练习题 让学生积极学

新的教学思想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研究者。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恰当的设计数学问题,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课堂练习形式,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如题:甲乙两城的铁路长357千米,一列快车从甲城开出,同时一列慢车从乙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79千米,漫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千米?如果用算术法解答,可有几中列式法?用列方程法解答,如果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可有几种列式法;如果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千米“,可有几种解法。学生对这样的练习形式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共得出十四种解法。

再如一题多问的课堂练习,如题:用24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摆几种?学生摆成后,我接着问: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怎样的?表面积又是怎样的?你会求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吗?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一直处于兴趣盎然的学习中,积极地研究着,探索着。由于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他们学得轻松主动,大胆而有创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