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数学课堂教...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6-10-28 收藏

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师说一句,学生听一句;教师提问,学生答一问;教师讲一例,学生做一题”的现象,数学课也就常被人误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学科,从而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要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进行,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

一、精心导入,唤起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否贴切,往往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巧设导语,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导入,在森林中,树上有4只小鸟,它们在纵声的歌唱和玩耍,突然,一声枪响,树上还剩下几只小鸟……从故事情节中导入“0”,从而使学生认识“0”的意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又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知识教育。

二、设疑解难,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最佳状态,就要在教学关键处精心设计疑问,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才是启发的最佳时机。这时,教师的问要问在“点子”上,切勿随意问。如在教学“倍的认识”时,我画了6个○,2个△,我把2个△用红粉笔圈起来,问(1)2个△为1份,○有这样的几份?(2)2个为1份就是1倍,○是几倍呢?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又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设一组提高(1)小明12岁,可他只过了4个生日。为什么?(2)几月是小明的生日?(3)一年几个月中哪个月的天数较特殊?这组问题步步深入,让学生开阔思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三、联系实际,强化兴趣

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有效的接受数学知识并非易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使问题具体形象,富有情趣。让学生在同时充分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如我在教学平面几何知识时,让学生摸一摸各种图形的表面,再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等,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及圆锥体体积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从感兴趣到积极思考,直至知识的获取。

四、精彩结束,延续兴趣。

有些教师下课铃一响,就草草收场,宣布下课。须知画龙亦应点睛。因此教师在课临时的短短几分钟内,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总结。让学生留下余趣犹存,遐想无穷的余音。

(一) 归纳式。教师把整堂课的主要内容高度浓缩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巩固已学知识。

(二) 激趣式。课将结束时,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趣味性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之后,问:为什么汽车、自行车、大板车、摩托车的轮子是圆的?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课堂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三) 悬念式。教师在课结束时,要有意识联系下一节知识内容,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和求知欲望。如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这样问: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面积要我们计算,应该知道什么条件?怎么算呢?这是我们下课时将要学习的知识。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注意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遇到各种类型的题目都有“法”可依,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学上的良性循环,也就能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