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课标》 活用教材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践行《课标》 活用教材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践行《课标》 活用教材

践行《课标》 活用教材

2016-10-28 收藏

践行《课标》

活用教材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实验区的教师正努力贯彻《课标》,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非实验区的教师该如何用《课标》中的新理念对“旧教材”实施教学,以便做好与新课程接轨的准备,已经成为一个亟须思考与研究的实际问题。这次我有幸参加了福建省第八届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实验研究既省级实验区基地校课改现场研讨会,听了来自非实验区的章老师执教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人教版六年制数学第五册)一课后,颇有感想,请先看几个教学片断:

片断一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如(电脑显示):电视机、计算机、长、正方体的包装盒、编织图案、篱笆、楼梯扶手等(再逐个抽象出这些物体某个面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如果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你准备分为几类?为什么要这样分?同学们可以根据昨天所观察、收集到的材料想一想、分一分,也可以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生1:我把它们分成两类: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一类,平行四边形为一类。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不是直角。

生2:我也把它们分成两类: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为一类,正方形为一类。因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生3:我把它们分成三类:长方形一类,正方形一类,平行四边形一类。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不是直角。

……

(章老师注重课前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收集生活中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课上通过课件演示,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像中抽象出平面图形,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收集及对图形的分类,为本课学习积累了丰富的表象。)

片断二

师: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材料先开展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

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呢?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生1:我是看出来的。

生2:我是用尺子量出来的。

生3:我是用绳子比出来的。

生4:我是用对折的方法知道的。

……

师: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

生: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师:你们又是怎样知道的?

生1:我是用三角板量出来的。

……

(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借助手中的材料,按一定范围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感悟、建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

片断三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里的塑料棒和图钉(提供长短不一的8根小塑料棒和8个图钉),用这些塑料棒和图钉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说一说你是怎样围成的。

生1:我用两根同样长的塑料棒和两根同样短的塑料棒围成四个角都是直角的长方形。

生2:我用四根同样长的塑料棒围成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正方形。

生3:我用四根同样长的塑料棒,分成两组,两根两根地接在一起,再和两根同样短的塑料棒围成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大长方形。

生4:(富有创造性地表演)如果把刚才三位同学所围成的图形,用手拉它的一组相对的角都会变成平行四边形,边说边离开桌位动手表演刚才三位同学所围成图形的变化过程。

……

(片断三的教学过程并非做数学游戏,也不是做魔术表演,而是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去主动探求、主动发展,认真地“做数学”和“用数学”。)

反思

从上面的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教者在“践行《课标》,活用教材”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该课在现场研讨会上荣获“一等奖”。我认为,本节课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之处:

一、联系生活——感悟数学

《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平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图形的,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如牙膏盒、茶罐、魔方、墨水盒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品,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课前观察、收集,课内动脑、动手对图形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建构数学

《课标》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本案例片断二中,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开展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这三种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如让学生汇报“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这一问题时,有的说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是用尺子量出来的、用绳子比出来的,还有的说是用对折的方法知道的……,真是精采纷呈。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这三种图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

三、动手操作——活用数学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本课正是实践这种理念的一个典范,如片断三“创设用塑料棒和图钉围成所学的平面图形”,教师提供长短不一的塑料棒和图钉,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习的平面图形的特征,自主选择学具围成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其间学生既能采用最简单的4根塑料棒来围成,还能采用6根、8根的塑料棒来围成,生4还能沟通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操作的成功不但反映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合理使用学具的能力,更体现了学生灵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能力,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