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创新精神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创...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发挥主体作...

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创新精神

2016-10-28 收藏

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学占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更准确、更完整地获取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转化为技能,形成能力,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一、让学生自己发现、创造。

人在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小学生尤其如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一个成功的发现者、创造者。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的做法是:学习中互助合作,对关键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说错了也不要紧;对学生的练习及作业开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如计算“6+6+6+3”,出现了如下多种算法:

(1) 6+6+6+3=12+6+3

(2) 6+6+6+3=63+3

(3) 6+6+6+3=64-3

(4) 6+6+6+3=37(或73)。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样算的理由,然后评议哪种算法比较好。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思路,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促使“创新”思想的幼芽在学生的心灵中萌发。

二、让学生自己讲述、理解。

课堂教学毕竟是学生学,如果光是老师“讲”,学生就始终处于“听”的被动地位。为什么不能试着让学生“讲”,老师“听”呢?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基于这种思想,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的教材内容,可采取先出示结论,再让学生探索道理,各自讲道理的教法。

如:讲“小数的性质”,我先告诉学生:“0.50=0.5,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再让学生想想理由是什么。结果有的学生用元、角、分的化聚来讲解道理,利用自己经常碰到的商品价格举例验证:

商品

价格(元)

实际付钱(元)

结果(元)

钢笔/支

2.80

2.8

2.80=2.8

笔记本/本

1.30

1.3

1.30=1.3

有的学生将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10份来讲解道理;有的学生用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讲解道理……整节课好像是学生齐心协力要说服老师接受这个结论一样。学生的方法五花八门,老师最后重点讲解。这远比教师反复验证、反复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画画、剪剪、拼拼、比比,通过摆弄和操作学具获取知识,更能充分地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含义时,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引导学生这样操作:

(1)15个圆片,每3个一组,可分几组?每5个一组,可分几组?

根据学生的操作与回答,我板书如下:

总数

每组个数

组数

算式

15

3

5

153=5(组)

15

5

3

155=3(组)

(2)16个圆片,每3个一组,可分几组?余几个?每5个一组,可分几组?余几个?

学生操作后讨论交流,我板书如下:

总数

每组个数

组数

多余个数

算式

16

3

5

1

163=5(组)……1(个)

16

5

3

1

165=3(组)……1(个)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1)题分的情况和第(2)题分的情况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刚才的操作中体会到:分东西往往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如(1);另一种是分后有余,这个余下的数叫做余数,如(2)。这样,学生对余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学习“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打下了基础;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四、让学生自己小结、深化。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结束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并能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得到及时的反馈,发现新的问题。而这一切,都充分反映了要在课堂教学中视学生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还要学到一种十分重要的潜在的知识: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我掌握了多少?班上谁掌握得最多?谁掌握得最好?有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和差错?……显然,长此以往,学生不但知己,而且知彼;不仅知对,而且知错;不仅知多,而且知优。这实质上是课堂教学信息多向的不断反馈过程,有了这种过程,教学效益就会倍增。

只要教师在备课时能想多一点,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去动手、去小结,就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掘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