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优秀论文选:课堂提问,引领学生走向发展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优秀论文选:课堂提...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数学优秀论...

数学优秀论文选:课堂提问,引领学生走向发展

2016-10-28 收藏

浙江富阳富春四小 唐林海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发展的过程。这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就常常要借助‘对话’实现,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有意义的活动。”对话的形式多种多样,师生问答就是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教学互动的实际,也能从众多方面反映出新《标准》的落实现状。

笔者在平时的调研、听课中发现了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例如:问题都来于教师,学生很少有提问;课堂提问过多、过细;问题评价过多关注结果,评价语言单调;评价主体单一等。根据这些弊病,笔者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以下策略,供同行们思考。

一、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一些机会,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互动。

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说明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发展观。教师在课堂上“要放弃自己在课堂上已习惯化的‘主体’,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扮演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建立课堂平等对话原则,促进教学互动过程的实现。

1、提倡对话式教学,回答让学生自由些。

课堂中我们要少一些硬性的规定,应允许学生自由插嘴、自由回答,应避免一来一往的“打乒乓式”呆板的对答式提问,鼓励教师采用对话式教学,在对话中,允许学生随时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疑问,让学生的“界外球”焕发出光彩,从而培养学生思维在瞬间爆发的能力。

2、给足时间和空间,问题让学生自己提。

学生不敢、不会提问,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七嘴八舌。如:听《圆的认识》一课中,当学生提出:为什么车轮都用圆形的呢?教师没有表情,对学生的意外提问显然不快,示意不要打断上课进程。其实,这位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是非常值得表扬的。如果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当成一个新的挑战内容,因势利导,反问学生:如果车轮不是圆形,而是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想象一下会出现什么情况?(可以画出示意图观察)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探究过程中发现的圆的半径规律,又可顺势提出:车轴的位置安装在哪儿最合适,为什么?这样就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圆的特征,也发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好奇、好问的质疑意识。可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处理,压抑了学生的提问兴趣,让学生不想提问,甚至不敢提问。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提供学生提问的空间和机会。在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故意制造悬念,留下“空档”,让学生问问:为什么?怎么样?……可以让学生在梳理知识中、活动过程后进行“回顾反思”,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设立“数学问题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课上不能解决的,放在“问题库”,作为课后研究、实践的内容。最后,对待学生提问以鼓励性为主,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并逐步培养学生掌握提问技巧。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如果多一些微笑加鼓励,同时启发学生寻求答案,学生就能充分品味敢于质疑的快感。

3、提问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

在课堂上教师只关注举手的学生和“两头”学生。而对于一些未举手学生和“中间”学生而言,上课发言机会极少。这样的教学与新课程强调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需要,让不同的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摘自新《标准》)是不符的。笔者认为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抓两头带中间,让学生人人有收获。比如: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后进生。总之,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启迪,使课堂变成每个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二、结合教学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调整问题数量,协调各类问题比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思维。

“人人学有价值数学”“要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的数学学习内容。”(摘自新《标准》)富有价值的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提问,确保问题的质量,发展学生思维。

1、丰富问题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有兴趣参与探究。

提问的最基本目的是诱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获取知识。从学生的学习模式说,学习不仅要行为参与,更要情感参与,这样才能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在谈话中发现:学生对一些形式多样,内容有趣的问题有兴趣学习。现在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明显存在“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等弊病,因此教师应在处理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富有发展空间的提问;也应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提出生活问题;即教师要注意丰富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提问内容要能够引奇激趣,努力使抽象的问题生动形象、富有趣味;让提问内容生活化;④提问形式要摒弃陈旧的提问样式,多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提问,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有效的迸发。

2. 调整问题数量和各类问题的比例,提有价值的提问。

从调查中发现:以低认知水平提问为主;高认知水平提问(探究性、创造性提问)比例太少;还有提问牵引学生学习等不良现状。笔者认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控制提问数量,(尤其是低认知水平的提问)比如像圆的认识这类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不要频繁的设问,剥夺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多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圆,在画一画、折一折中感悟问题。同时要合理调整低认知水平问题和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提思考性较大、具探究性、创造性的问题,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这就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来提问题。如教学圆的特征后,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一张没有圆心、破了一小部分的圆纸片,你怎样才能重新剪出一张圆?学生通过思考就知道,先要找到圆心,才能剪出圆。操作中发现:对折再对折,找到的交点就是圆心。教师提问:你怎样证明这个交点就是圆心?学生回答后,教师又可追问:如果它是一块圆形的铁板呢?还能通过对折找圆心吗?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不平衡”下展开探究后,发现可以通过量,找到圆内最长的线段,就是直径,直径相交于圆心。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又提问:能不能更快的找到圆心?……以上环节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逐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打破“平衡”探究性问题,促使学生追求更高水平的平衡。当然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较高,学生也会提出类似教师的提问,教师只要抛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这一系列问题就能促进学生整合知识、发展思维的有价值问题,既让学生发现答案,也能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显示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3. 合理分配候答时间,发挥每个问题的价值。

要保证学生在思考、探究问题时,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发展,教师要根据问题的思考性和学生思维能力合理控制候答时间,用足、用好每一个问题,发挥问题的应有价值。

三、提问评价由“关注结果”走向“关注发展”,要“凸现”过程性、激励性和主体多样性。

调查中发现:教师的评价标准单一,评价语言简单;评价时大部分只对结果进行简单判断;评价的权力基本在教师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评判等这些弊病。“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课堂提问的评价要“凸现”评价的过程性、激励性和主体多样性。首先,教师评价时不应只停留在对结果进行简单的对错评价,而应向问题的延伸、启发层次发展,同时要对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了解、评价。其次,教师要以饱满、关注的情感投入评价,时刻注意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学生的差异,及时表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不断地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最后,不要把评价变为教师的专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评价活动,开展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的师生双向参与、交流互动新评价方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