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参与教研活动】
资料交流当前,在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我们感觉到人们有几种错误观点导致出现的几个误区,影响了老师的专业的发展和提升。因此,我想先从几个误区谈起,探究一下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思想观念对待教学研究活动。
1、“见人不见已”
主要是要教研活动中,大多数老师主动性差,以一种无准备的心态走进教研组,把提高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期望着在教研活动中,别人能口吐玄机,妙语连珠,自己只要倾听,就能从别人那儿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智慧,自己既没有明确的想和别人讨论请教的问题,也没有准备好自己要和大家谈点什么。这就是见人不见已,忘了自己也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应该把自己工作的探索和感悟谈出来,和大家分享你的经验,同时把自己的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提出来寻求同伴的帮助。
2、“见物不见人”
在最常见的校本教研形式———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中,备课、听课与课后的研讨、反思等活动的重点都在关注教学程序或教学事件上。譬如,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展开、如何把握一节课的知识难点和重点,等等。而教学活动中的人则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
这种教研与传统课堂教学一样——“见物不见人”。我们需要研究教材,需要把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需要研究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对学生提问、如何和学生对话,因为这些都是教师的基本功。但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学活动主体——人的研究。这里的“人”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教师和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知识基础、兴趣特长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在备课和教研中,要充分地研究如何用好这些资源的问题。
3、“重研教轻研学”
在很多教研活动中,重视研究教材、教法,重视研究教师的讲授、提问、板书等技术和技巧,研究教学环节和教学程序是否完满、衔接顺畅、勾连有序。而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变化、倾听习惯、互动行为、自主学习的方法以及老师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指导等的研究则有所忽略。
支配这种现象的理念是传统的教学研究观,把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强行分割为教与学的过程,而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上,教学研究也就单纯地研究“教”。教师没有对学生面临的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也就谈不上进行研究了。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2第二章复习题答案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第158页练习答案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第148页综合练习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1 3.7正多边形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2 2.2简单事件的概率(1)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2 1.4二次函数的应用(1)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1第一章复习题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2 1.2二次函数的图象(1)答案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书习题6.1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2 3.4圆心角(1)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2 1.4二次函数的应用(3)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1 1.1二次函数答案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书习题7.1答案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第137页练习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2 3.5圆周角(1)答案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书习题6.4答案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第141页练习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2 4.1比例线段(1)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2 3.1圆(2)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2 3.6圆内接四边形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1 1.4二次函数的应用(2)答案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第162页练习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1 3.4圆心角(2)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1 3.5圆周角(2)答案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第153页练习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1 3.2圆形的旋转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1 3.3垂径定理(2)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1 2.1事件的可能性(2)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2 1.2二次函数的图象(3)答案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第144页练习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