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小学优秀教学论文在小学数学课中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之浅见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名师小学优秀教学论文在...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名师小学优...

名师小学优秀教学论文在小学数学课中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之浅见

2016-10-28 收藏

名师小学优秀教学论文在小学数学课中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之浅见

摘要:现代教学媒体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场景、直观的实物、形象的动画演变等,使抽象的数学数字、概念、法则和公式,经过生动具体、形象、富于变化的媒体,使数学知识增强了直观性、立体感、趣味性,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代教学媒体;运用

现代教学媒体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场景、直观的实物、形象的动画演变,数学的概念、法则和公式都比较抽象,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应该提供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媒体教材,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多媒体教学技术用其所具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堂上恰当的使用媒体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呈现生活,引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探索知识、体验知识、创造知识的动力。然而兴趣却依赖于外界事物来引起,小学生尤其如此,媒体计算机通过文字、图画、动画、声音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在《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地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用生动的情景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并且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这样学生就会以高涨的热情来投入老师为他们设计的“圈套”之中。如在《圆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餐桌的形状,让学生帮助一位餐馆的老板选择合适的餐桌。学生会立即投入思考,哪种餐桌合适呢,它们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的呢?这样不仅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复习了以前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又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是选择稳定的三角形,还是美观的长方形、正方形?还是圆圆的圆形?

又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候,教师开始上课时,没有更多的导入语音,直接用电脑出示了一棵栽的不端正的树。然后让学生观察,评价一下这棵树树栽得怎么样?如果不好,应该怎么办?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学习中,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再如在教学《鸡兔同笼》时,出示一群小鸡和几只小白兔在一起的画面,然后,语音提示,按它们的头数,一共有几个头,按它们的脚数,一共有几只脚。让学生猜猜鸡和兔各有几只?学生这时兴趣盎然,并且展开积极的思考和讨论。

这样的新课导入,不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学习之中,丝毫不觉得是在课堂中进行枯燥的学习,没有一点学习的压力,感到十分的轻松。同时也通过多媒体的丰富的画面把生活走入了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之中有无处不存在着数学。

二、生动变化,促进理解

在数学中,有许多知识是无法再现的,或者是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给学生再现的。如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层的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提供形象、生动、变化的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学生对车轮为什么要用圆的,而不是用其他形状的?没有切实的感受,教师设计了圆形的转动和正方形转动的动画演示,学生一看演示就十分明白地区分开圆形和其他形状之间的区别,起到了化难为易的作用。

又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对角的边延长后是不是角度发生了变化,教师通过两束光的延长和电脑课件上线段的延长,让学生感悟到即使边再长,只要角的两个边张开的角度不发生变化,角的度数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接着,教师再用课件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a的边长一些,角b的边短一些),让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马上活跃起来,有的说角a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教师接着问“这又说明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首先让学生尝试,产生各种不同的猜想;接着引导学生验证,从中明白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短无关。

再如,在学习六年级的正比例的时候,教师不仅是通过多媒体把水杯展示给学生,而且通过电脑,呈现出在水杯底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高的增加,体积也在增加,箭头的变化更加形象直观的反映出两个量变化的趋势,然后在理解正比例的图像时就很容易了。

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利用多媒体展现多种割补方法,演示出在不同的方法之中的共同之处,无论使用哪种方法,目的就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形状。这样我们才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且渗透转化的思想。

一位教师在教学“可能性”的时候,为了表现出可能性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通过课件演示了转盘转动了400次之后某一颜色被选中的次数,把在课堂中不可能实际操作的实验通过教育技术得以实现,拉近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

这些形象生动、直观、变化的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了空间立体感,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了学习内容。

三、实物展示,提高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再现学生的操作过程及展示学生的成果,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如:在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用实物进行演示。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在家中把长方体纸盒重叠的多余部分剪去,再在每个面分别写上“前、后、左、右、上、下”,并用笔标出每条棱的长度(长、宽、高)。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小组内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以及面积之和。之后选几个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对于学生的做法可以是教师表扬,也可以是学生的评价,这样在同学们赞扬和掌声中,展示的学生会有极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有利于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但是也绝不能盲目地因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为了做课件而做课件,把“服装与时装秀”混淆,造成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最富启发性的教学情景,营造活跃思维的气氛,准确地把握哪些内容该用课件来演示,扬长避短,合理运用,并将它与教学艺术、教师的人格魅力完美地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数学教育,成为教学的好帮手,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