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经验学习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获奖论文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经验学习论文《...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经...

小学数学经验学习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获奖论文

2016-10-27 收藏

小学数学经验学习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获奖论文

9:46:26巴州区三小 吴玉梅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壳,一切思维的形式,如发明、创造、想象……等都靠语言来表达。而教师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更曾直接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氛围,以及所获知道的效果。数学课堂中的语言受数学知识的限制,缺少了那种抑扬顿挫,情绪激扬的感染力,因此,对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堂成功的数学课除了良好的教学手段,更要有熟练驾驭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能力。教师不但要吐字清晰,条理清楚,用词得当,而且要体现语言的艺术化,即儿童化、趣味化、幽默化等特点。因此,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艺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科学、严谨。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首先体现在准确性、严密性上,在课堂教学中,“大概”、“也许”之类的模糊语言只会给学生带来模糊的认识。严密的数学语言不能是模棱两可的,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当教师对三角形下定义时,说:“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这是不准确、严密的,因为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可能是三条不封闭的线段。在教学“平行线的认识”这节课中,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就忽略了在“同一平面内这一前提条件,使学生对概念认识模糊。

其次要简洁、精炼。简洁、精炼的语言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说话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如果教师“流水帐”语言太多,不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而且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亲切自然,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民主、和谐。

新型师生关系应充分体现在师生间的尊重与民主上。而要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要的就是注重教师的语言。教师该多运用“让我们一起来好吗?”“请你再花点时间想想。”“你说应该怎样呢?”“谁愿意来帮帮他?”这些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代替“老师要考考你。”“再给你三分钟时间想一想。”“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要这样做。”“你那样子学习不行。”这些居高临下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低头不语、愁眉苦脸转向满脸轻松、兴高采烈,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想让学生的讨论结束,可以观察,发现某小组已经讨论的差不多就提高音量大声地说:“如果哪个小组讨论好了可以向某小组学习,他们讨论完毕后坐得多好呀!”也许快讨论好的小组并没有坐得很端正,但是他们已经讨论完毕,经老师推荐他们小组讨论得最快,自然得意,这样会坐得非常端正。其它小组讨论好了也会效仿。我想这样的安静是一种动力,它能为后来的学生热情地交流带来内驱力。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激励性。

启发性的语言,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数学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是需要探究才能发现数学知识的,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比如,当学生想一试又缺乏勇气时,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谁敢试一试”“谁愿意表现一下”“我想你们会有好办法”等等,激发学生的探究的信心和勇气。还有数学中的新旧知识联系很紧,教学时运用迁移规律,进行类比启发,也就是在原有同类知识的基础上 “以此类推”,启发学生获取新的知识。例如,本学期我在教学二年级的《5的乘法口诀》时,先出示前面学过的“4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口诀编写有什么规律?比较相邻两句口诀,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几?分析思考为什么?想起上句怎么推出下一句来?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和应用口诀编写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但千万要把握启发的时机与火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启发语言的美妙作用。

五、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语言的密度

课堂语言不宜过“疏”。如果教师上课时,说话慢条斯理,语句断断续续,从头到尾全是慢节奏。学生听时,神经松弛,注意力弥散,有的学生甚至会打瞌睡。反之,课堂语言过“密”,整节课教师滔滔不绝,铺天盖地,学生听课时,容易疲劳,无法静下心来思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尤其是学困生,更是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语言要精。为此教师课前要做好准备:精心备课,反复揣摩教材,课堂语言才能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教师评价语言要把握好尺度,不要泛滥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句鼓励的话语是爱的传递和情感的动员,能给学生自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而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对孩子来说,一句赞扬的话比十句责骂更有效。教师坚持对学生的优点、努力、进步、成绩进行肯定与表扬,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的有效方法。当然教师也不可一味投其所好,高帽子满天飞,无原则地滥表扬,如果在课堂上只有表扬鼓励,不论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恰当,只是一味的表扬。这样就失去了表扬的真正意义,同时也会让学生“迷失方向”,长此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还是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要认准时机,善于表扬,深谙表扬的艺术。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使文学融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即渗透,又相长,相辅相承,这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也就是说,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在数学语言上必须有较高的素养,克服形式化,教条化的教学,以乐学善教为基石,循循善导,注重数学评语,融进文学色彩,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实质性的问题,给学生以自主权,自由权,让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中参与、锻炼,只有这样,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地得以提高,才能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9:46:23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