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获奖论文《如何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范文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老师获奖论文《...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老...

小学数学老师获奖论文《如何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范文

2016-10-27 收藏

小学数学老师获奖论文《如何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范文

3366最新摘要

在素质教育盛行于神州大地的今天,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教育仍然发展缓慢,教育质量不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强。为了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发展农村教育,于是新课程教育理念也走进了农村课堂教学,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农村教师研究的课题。教 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行为极大的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我试从影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情境、课堂讲授、探究活动、合作方式、课堂评价、课堂练习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力求让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多姿多彩

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提高,人们从热闹的课堂氛围中逐步意识到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方面来,教师重新意识到必须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资源。在课程改革的同时不能放松质量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学校中,存在着教学质量不佳,使学生在很多方面与城里的学生无法相比,这与学生本身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狭窄、反应能力差、农村农活多学习时间少有关,但同时也和我们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和误区有关,鉴于农村教师存在的种种不足,我以自己平时的钻研学习,和长期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摸索出一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让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多姿多彩。所谓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教学。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这就说明教学有效性是依靠教师、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实现的。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多姿多彩呢?下面,我就结合我在高坎中心校的教学实践进行论证: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计划总结。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一)创设教学情境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课时一味的讲,学生可能会死板的掌握相关知识,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在这里所说的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活动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时,首先我把话题转移到看电视的情景去,让学生回顾从电视上看到“神舟一号”发射现场倒计时画面引出“秒”,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直观的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是学生初步感知“1秒”的长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学生已认识“时、分、秒”的基础上认识“秒”,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认识秒的具体概念,如先让学生感受1秒,接着感受5秒,最后是1分钟,使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思维是发散的。这样的课堂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

(二)创设教学情境要有趣味性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来看,一般低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卡通等事物比较感兴趣。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等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把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

(三)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去体验数学的魅力。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给出一些新鲜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有利于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有效的课堂讲授,切合学生的心智

讲授法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维,表达教师情感,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讲授法一直是非常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其常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演讲等不同的方式。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由于人们常常把讲授与 “满堂灌”同等、把“讲授教学”与“填鸭式”同等进行教学,使讲授的效果因此大打折扣。站在新课程理念的角度看,我认为,教学中不是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适合讲授,也不是任何时候、任何环节的讲授都是有效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优化有效的课堂讲授必须抓住时机,切合学生的心智,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凭着自己的细心观察,用心分析,捕捉和利用来自学生有价值的信息适时的转化为讲授的内容,巧妙的把错误引向了正确,同时,也呵护了学生极易受伤害的自尊心,真是一举多得,使课堂成为富有魅力的地方。这就是讲授的魅力所在。

三、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腾伯格的一句名言:“我们坚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关注学生的动手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农村学生缺乏思维锻炼,学习基础差,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努力改变原有的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而获取知识的局面,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农村数学课堂教学就充满探究的活力。

四、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体现教学的民主

合作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将从课堂独裁者真正变成一位合作者。对于农村教育教学而言,绝大部分教师把合作方式当成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摆设,或者为了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等等,使合作学习不能在课堂中有效的体现出来,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两大目标,教师应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体现教学的民主。

(一)实施合作学习要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

新课程实施,会使学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学生从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合作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不是一节课上挤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匆匆分组讨论。所以我在课堂讲授中,也时时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这样学生即解决了问题,又亲身经历了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里教师始终以“导”为主,学生从中明确了合作的动机,激发合作的欲望。可以说,这样就使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

(二)实施合作学习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空间。

数学课堂教学是高思维的活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形成,必须有他们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一节课没有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也就没有思考的存在。当然,也就不会有创新。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课程内容的思维训练,都要有思考的价值,否则,学生不动脑即便答出。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前,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讨论的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自主探索, 自主构建。只有这样小组合作才能充分展示新理念和新认识,从而提高合作时效。作为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耐心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中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丰富多彩的画面。

(三)实施合作学习要明确分工

明确合作分工,即个体责任,教师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中始终都有清晰的任务,而且要使学生明确个体任务完成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质量的高低,这样小组中就不会出现开小差现象;接着要细化分工组织,以一句“请四人小组合作”也是数学课堂常用的一种合作形式。如,在教“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如果让学生自己拿着小棒去数,既浪费时间,也会使学生的思维束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但如果允许四人小组合作,孩子们会各抒己见,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应用意识。

(四)实施合作学习要为学生创设操作的空间

小学生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计算、运算时常常要依赖具体的事物;在进行应用题解答时,也需要图解,使问题形象化,借助于形象进行思考;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更要利用形象使问题具体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精心组织动手实践操作,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空间,使学生的各方面在“做数学”当中都能得到发展,从而有效引导学生的手、脑、口、眼等多种感官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各种感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让每个学生用纸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上课时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看谁能用手中的学具,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纷纷动手拼合,并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经过几分钟的操作、实践、筛选,最后统一得出一个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顺理成章推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情绪高涨,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同时也使学生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中始终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就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数学的认知等,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能指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语言就是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评价目的,才能有效地去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根据新课程的注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们的评价应是客观公正的。在这个基础上,以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语言。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把评价定位在判断与同步,激励与促进共存,明理与导向共存上,让学生通过课堂评价实现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沟通。

六、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提高学习的实效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兼顾优等生的学习潜能的挖掘情况,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提高学习实效。

首先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我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因地制宜。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练习要注意多样性。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最后,设计练习要注意开放性,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主要途径,练习设计既要能够设计出层次,更为重要的是要增加练习的开放性,开放 性习题的设计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开放性的练习其实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的问题而言的。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把封闭式练习加以改良,就会变成更有趣、更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

结论

以上举例,主要是想说明怎样把现行教材中的封闭式练习通过改良转化为开放性练习。从而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创新习惯。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都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必须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也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我将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力求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高质量教学,让数学课堂多姿多彩!8:14:11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