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论文《利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参赛论文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优秀论文《利用...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优...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利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参赛论文

2016-10-27 收藏

8:50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中心小学 覃秀萍

摘要:利用信息教育手段在课堂中有效的实施教学,我们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知识的奥妙,还可以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魅力,主要的方法是:利用信息技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的生动、活泼性,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认知过程 ,辅助教学、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直观显示 教学效果

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程度便愈来愈高,社会对人才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社会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这是传统数学课堂的真实写照。教学课堂中的教授、文字、黑板、粉笔等教学手段面对要实现开放型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已经是捉襟见肘了,这也难怪学生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让内涵无穷的数学变得索然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当今信息激增、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和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传统教育越来越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老师,我们是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去迎接新课改,大胆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呢?如何让信息时代的学生们在课堂上被吸引,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并领略知识的奥妙呢?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认为在课堂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使师生同时受益。具体体会如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如果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现代的信息技术教学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对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屡试屡爽。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童话故事:“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的1/3,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2/6,老三分到了这块地的3/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吵起来。这时,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原因后,哈哈大笑起来,于是跟他们讲了几句悄悄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这时画面定格,教师问:阿凡提说了什么话能使他们停止争吵呢?这一问题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生动、逼真、活泼

学习动机是孩子内在的能力,是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引发极大的兴趣,新课程理念也强调要以学生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一些我们想象的教学情境一一呈现出来,向孩子展示丰富的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效果、呈现复杂的思维过程,使孩子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孩子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极大地勾起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的思想。信息技术就可以帮助小学数学课很好的做到这一点,这是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达到的魅力。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孩子已经认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一些立体图形的。为了避免孩子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混淆,我就先利用信息技术把正方体展开,再组合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然后再让孩子分小组动手把正方体模具展开图用小手摸一摸,在组合起来再摸一摸。先利用信息技术把展开、组合的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不易明白、不易掌握的知识要点,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再让孩子亲手动手操作,就更一步加深孩子对此节课的理解。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提升学生认知过程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西部农村的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我们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以光线射出一样地匀速延伸形成射线,使学生看后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多媒体课件还能把复杂信息分解为简单的连续信息,以利于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识别。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多媒体课件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更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数学教学课堂中的重点内容。是其它内容围绕这个重点内容展开的。这些重点内容是要求学生必须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点。教师不能强硬的塞给学生。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到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接受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生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画时学生走神,教师画时部分学生不集中注意力看,教师做图时,身体遮挡住学生的部分视线等。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我们先用多媒体演示平移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新颖,学生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演示结束后,教师再到黑板上示范画,最后让学生独立做图。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使学生轻松掌握了平移方法技巧,教学效果显著。多媒体技术有利于直观演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又如:“一列长500米的火车以800米/分的速度,通过一座铁路桥用了4分钟,问这座铁路桥长多少米?”解答这类题,部分学生往往把火车行驶的路程与桥长等同起来,我们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火车通过铁桥:播放课件资料片,一列火车在隆隆声中到达桥头,从火车头到达桥上开始,在桥的下面跟随火车头同步显示火车行驶路线,直到火车尾部离开铁桥为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桥长=火车4分钟行驶的路程-火车长度”这一数量关系式,在这过程中,启发、探究、实验、质疑、收集信息、分析、自主学习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这样利用多媒体形象地呈现了事物的现象,直观地表达了事物发展的过程,通过动态演示生动地揭示了事物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再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做到把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使孩子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它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把数学知识“用”起来,让孩子的脑子“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相信在你我的努力下,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更具有独特的风采和魅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