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题:农村小学特殊学生教育情况的调查与研究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微课题:农村小学特殊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微课题:农...

微课题:农村小学特殊学生教育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2016-10-27 收藏

20:22:54【微课题研究背景】我校小学部合并了原三个乡镇的小学,即岑港、烟墩、马目。合并后的生源实在堪忧,因为小学的合并使较偏远地方的学生上学不便,为了让孩子学习方便,也为了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有点能力的家长想尽一切办法走出岑港,移居定海。而留在岑港的多数是安于现状,对孩子的教育不怎样重视的家庭;还有一部分则是外来民工子女,父母打工辛苦,多数无法顾及孩子。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招收的学生每年总有几个成为班级特殊儿童,他们的存在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经过调查,农村小学多数如我校一般存在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

【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农村小学整体发展的需要。基于前面的社会背景下,为了整体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关注这些特殊学生,提升班级的整体教学质量成为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的工作之重。

2、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教育公平,其中也包括受教育学生被关注度的公平。近几年,农村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其中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改革为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学分层,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已有的知识水平注意学习分层、作业分层,关注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每天都有收获。这样的改革使这些特殊学生能受到更多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

3、社会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在不断的发展,需要我们提供适应社会的各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一定是研究型的学者,更多的还是能适应于各行各业的人。而我们的特殊学生也终将成为“社会人”,他们必须要适应社会,必须要掌握社会生存的最基本的知识,同时,要发展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将自己的特长运用于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自己的生存创造有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这些特殊学生,让他们掌握生活所需要的最基本知识、技能,研究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加以培养,使他们有不同的成长。

【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1至6年级的特殊学生

二、研究内容:

1.研究特殊学生产生的背景及成因

2.研究特殊学生的显性特点

3.研究特殊学生产生的影响

4.研究目前我校小学教师在处理这些特殊学生问题上的态度和措施

5.研究特殊学生的教育及转化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从两个方面展开调查:(1)学生层面。主要了解特殊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的受关注度等;(2)教师层面: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特殊学生采取的态度、教育教学的手段及方法。(问卷调查也存在一定的不真实性,如:教师层面的问卷可能存在教师应付调查,与真实情况不符的情况。)

2.课堂观察法。通过随堂听课,观察这些特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关注度及这些学生受教育的程度等。

3.个别谈话法。从学生层面和任课教师层面进行谈话。学生层面:利用我校的心理辅导阵地,对这些特殊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心理、课堂上的学习参与情况等;教师层面:通过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家庭、学校中的实际情况,学习、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对这些特殊学生的看法、想法等。

4.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和学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教育教学理论等。通过查阅国内知名教育报刊,权威出版物、电子杂志等,了解有关特殊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有关研究及动态,为本课题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材料。

5.归纳总结法。在调查、研究、参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特殊学生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实施步骤分为以下阶段,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阶段:课题的前期准备阶段。(2015年5 月至2015年 6月):

课题启动:确定微课题的研究内容,选择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设计方案及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全面调查研究阶段。( 2015 年 6月至2015月8月):

通过教师问卷调查确定学校各班特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所在班级进行随堂听课,并通过学生问卷调查、访谈建立个案,对这些个案进行跟踪研究,从而获得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

第三阶段:分析、汇总阶段(2015年9月)

对所有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汇总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全面分析特殊学生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我校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阶段:结题、总结阶段( 2015 年 10月):

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和上报工作,接受专家鉴定。

【课题总结】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特殊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多,这些学生在班级中受到的关注度不多,有的甚至是在不影响他人学习的基础上采用放羊式的听之任之,甚至被孤立起来。本人认为:在大力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把目标投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包容每一个。而班级中的这些特殊学生更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真正实现“生本课堂”。近段时间,本人针对各校的特殊学生做了一些调查和思考,简单阐述如下:

一、特殊学生产生的背景及成因分析

1.调查发现,许多特殊学生都存在共同的家庭背景:单亲家庭居多。多数特殊学生的父母在其幼小时期经常吵架,最后离婚。过程中,部分孩子经常成为父母的出气筒,孩子稍范小错,就遭父母谩骂、甚至毒打。离婚后,有的成为爹不疼、娘不爱的孩子,有的因为父母结怨,成为爹不管、同时拒绝娘探望的孩子,最终交由爷爷、奶奶抚养,结果在心灵受创及祖辈的溺爱下成为性格孤僻、行为乖张、学习消极的特殊学生。

2.另有部分学生则为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没有督促、没有扶持、没有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导致形成种种坏毛病。

3.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特殊性则源自于父母的遗传,特别是母亲遗传较多。由于父母本身的原因,孩子先天存在智力或精神上的缺陷,他们的行为表现异于常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异常的行为更加明显。

4.教师的误解同学的歧视也是产生特殊学生的原因之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表明:挫伤学生自尊心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师的误解、歧视。有的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未将事情调查清楚就草率地作出处罚,导致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受挫;有的学生往往是遭周围大部分同学的鄙视,得不到来自集体的温暖而形成特殊性。

5.来自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因在交友不善而误入歧途的学生也不乏其人。此外,社会不良风气、不健康的书报及音像制品也会使学生的心灵扭曲。这种情况以初中及小学高段学生出现的较多。

二、特殊学生的显性特点分析

这些特殊学生因为性格及成因不同,表现出来的显性特点也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具有多动倾向。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倾听他人讲话,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上课时会钻入课桌下;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好冲动,精力特别旺盛,这些学生的成绩通常不理想。

2.缺乏安全感,内心孤独,敏感多疑。对于其他同学的言论、身体行为特别敏感,同学之间谈论时,随时会认定这是对他的言语攻击,甚至常常猜测他人在背后说他坏话。

3.性格偏执,容易暴怒、走极端。一旦感觉受到攻击,就会产生不明就理的危机感,开始歇斯底里,一发不可收拾。如:三年级一女生廖某某,入学前和奶奶生活在老家,入学后随父母来这里就读。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多数时间把她一个人放在家里。又一次上课时,由于她一直在嘴里念念有词,任课老师三次点到了她的名字。第三次点到她的名字时,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般冲出教室,老师赶紧拉住她。她等着眼睛愤恨地对老师说:“我要回家!我要离开这里!我不要读书!我为什么要受气!”许多老师听到响动过去劝说,她一概不理,其中一个还被她咬了一口。这种强烈的情绪实在不应该出现在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身上。

4.独立性不强,过于依赖。这类学生在校表现为不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下课时,他的课桌上总是堆满了各类书、本子、铅笔等物;上课时,匆匆忙忙地将桌上物品塞入课桌,并到处翻找本堂课要用的书;作业时,总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需要有人在旁边督促;总是忘带家庭作业、教科书等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三、特殊学生的影响

很显然,这些特殊学生对班级建设与其他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的存在是不利于班级建设的,他们的情感与班级集体的情感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他们的行动对班级的荣誉、利益有着一定的破坏力;他们还会影响一批有消极情绪的学生的蜕变,影响中间型的特殊学生的转变。

四、特殊学生的教育及转化

转化特殊学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除了消除他们的对抗情绪,保障班集体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促使他们转变并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而外,还可以为引导中间型特殊学生提供经验。那么怎样才能教育和转化这些学生呢?

1.温情交流,给予尊重和鼓励。

这类孩子敏感,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性地与他单独交流,让他感受到被肯定,被重视,消除内心的不安。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一句鼓励的话会使孩子感到信心百倍;一句粗暴的呵斥,足以使他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更应“偏袒”这些学生: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把自己当作他的朋友,真诚地倾听他的诉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快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同时,我们要善于抓住他们不安、悔恨等时机,及时地给予关心鼓励,使他们得到情感上的慰籍。

2.适当引导,改善伙伴关系。

一般这类学生在班级中较独立,基本处于孤立状态,而同伴的影响比教师的话语更能让他接受。所以,我们也要注意引导改善他与伙伴之间的关系,减少孩子的焦虑。尽量不在同学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他也是我们班级的一员,不能孤立他,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

3.为他“开小灶”,提高学习成绩,增强他的自信心。

这类学生受学习习惯的影响,成绩普遍不理想,因此,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情绪。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信心。

教师可以帮助他设立切实可行的阶段目标,如具体的学习目标、行为目标等,目标的设定一定要让他能“跳跳摘到桃”,如:今天,上课能坐好,不讲话;这星期,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个月能克服依赖心理,自己的事自己做等等。这样,既能让他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又有利于他的发展提高,让他充分明确自己每个阶段努力的方向,使他不断地尝到“甜头”。再学习上,针对他的学习情况经常性地做好个别辅导,耐心讲解,做到“堂堂请、日日清”。

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还可以利用伙伴帮助的方式提高他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和帮助下,许多学生会对他产生“善意”,这时教师可以安排各方面较优秀的同学帮助他、激励他,督促其认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他的学习成绩会不断进步,他的自信心会不断加强,融入班中、形成集体荣誉感就指日可待了。

4.家校联动,正面引导,共促提高。

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形成联动,共同帮助。

首先,有的家长因 工作关系或家庭原因对孩子的关心较少,对孩子的情况了解较少,局限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我们要对这类的家长及时联系,让他了解孩子最近的各种情况及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建议他们多留时间与孩子相处,多关心、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父母的爱护,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

其次,有的家长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稍不如意就加以打骂。对于这种家长,我们要多于他们谈心,让他们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劝他们给孩子更多的空间,更应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和习惯,建议他们正视现状,适当降低要求,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途径。

最后,我们也要建议家长适当的控制食物。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些孩子好动,是因为吃了刺激性的食物。因此,我们可以建议他的父母让他多食一些含铁、锌的食物,如豆类、禽肉等,少吃色素以及加有防腐剂和水杨酸类的食物,如快餐面、西红柿、苹果、桔子等。

学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盛开的鲜花,另一种是等待开放的花苞。而那些特殊学生无疑是待开的花苞,我们只有用心浇灌、细心呵护、适度施肥,才能等到花苞绽放的明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