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一、试卷分析
这次数学试卷命题基本覆盖了半学期的教材内容,以大纲为依据,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注重所学知识的全面性、基础性和应用性;试卷命题题型灵活多样,能做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二、试题题分析:
1、我会算:大多数同学都能认真观察图,并能正确填空。个别同学在(5)小题分析青蛙有几条腿上不透彻,导致青蛙腿的只数填错了。
2、我会填,这道题全班同学做的都不好。
3、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大多数同学都对了,个别同学没仔细看第2道题把乘法看成加法了,导致失分。
5、图形分类:这个内容学生掌握好,全班同学都对了。
6、我会判断:大多数学生思维能力强,能仔细分析题目。个别同学有丢题漏题现象,导致失分。 、
7、列式计算:全班同学都对了。
8、看图写算式:大多数同学能认真、仔细地观察图,并正确列出算式。由于(2)小题图不太清楚,个别同学没仔细看图,把算式列错了。
9、解决问题:大多数同学能够认真审题、分析问题,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由于(5)小题稍有点难度,少数同学没认真审题,导致错误。
三、改进措施: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减少学生因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试卷上所反映的审题不仔细、漏做试题、漏写结果等现象。
2. 重视基本算理、基本概念教学,在教学中要减少机械的、单调的重复训练,而应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减少学生因错误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分。
3. 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真实而完整的学习任务。在情境中,“数学问题”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方法和答案也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
5. 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
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6、加强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从学生失分情况来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正确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在以后教学中要在这个方面有所注重,才能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2.2.3向量的数乘运算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4)
《向量的减法》课件ppt苏教版高中必修4
苏教版高一必修4《向量的数量积》课件ppt
向量的减法(第1课时)课件ppt苏教版高中必修4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课件ppt(洪泽中学高一必修4)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课件ppt楚水实验学校高一必修4
向量的数乘运算(1)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4)
2.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4)
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课件ppt苏教版高中必修4
《向量共线定理》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4
楚水实验学校高一必修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课件ppt
1.1任意角(2)课件ppt江苏省洪泽中学必修4
苏教版高一必修4《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课件ppt
三角恒等变形课件ppt楚水实验学校高一必修4
《向量的加法》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4
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4
2.2向量的减法课件ppt苏教版高中必修4
2.4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3)课件ppt(苏教版必修4)
实数与向量的积(第一课)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4)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4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4
2.4.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4
实数与向量的积(第1课时)课件ppt苏教版高中必修4
《向量的运算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课件ppt楚水实验学校必修4
2.2.1向量的加法课件ppt苏教版高中必修4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件ppt苏教版高中必修4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课件ppt楚水实验学校高一必修4
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课件ppt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一)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4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