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6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外角概念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初步学会数学说理。
2、数学思考:
能剪剪拼拼,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有关结论。
3、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学习等活动经历得出三角形的外角概念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学会运用简单的说理来计算三角形相关的角。
4、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会探索过程,学会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实践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的外角及其性质
难点: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时能准确地表达推理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
教材由学生已经熟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引入,然后探索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在呈现方式上改变了以往“结论—例题—练习”的陈述模式,而是采用“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模式,并采用了拼图和数学说理两种方法,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剪剪拼拼,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有关结论,另一方面又加以简单的数学说理,使学生初步体会,要得到一个数学结论,可以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还可以采用数学推导说理的方法,观察实验只能给我们带来一个直观形象的数学结论,而推导说理才能使我们确信这一数学结论是否正确,当然对于这一点的认识还有待于以后学习。
四、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保亭县第二中学位于保亭县城内,是一所普通中学,历届学生都由重点中学录取后,剩余的成绩低下的学生就由我们学校录取,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不过,上个学期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新意识的培养。另外,七年级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现在班级中,已有一部分学生初步形成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
五、教学准备:
学生:三角尺、铅画纸、小剪刀
教师:多媒体课后反思:
本课的设计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次的拼图活动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图形,并经历和体验了图形的变化过程,感悟了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需要反思的是: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推理还不够严谨,条理不够清晰,数学说理方面还有待于加强,有较多的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有较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案例点评:
本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突出如下几个特点:
1、结构较合理,条理较清晰;
2、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3、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与指导;
4、重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过程的心理体验;
5、教学过程自始至终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但在新课的导入上,还缺乏新意或独创性。另外,在小组活动的处理方面,分工、目标指向等还欠周全的考虑。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与设计说明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什么是面积》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
《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分一分》教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苏教版第六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旅游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分一分》教学案例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二
《周长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美丽的花边》教学设计
苏教版《了解千米》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二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谁跑得快》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二
北师大版数学《乘法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