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一)课题:找规律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材位置:
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四)意图和前后联系:
本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是新编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五)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认识,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规律。
2、学能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六)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发现图形简单的规律。因此,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材安排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这些例子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动手操作的内容比较多,应该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教学时,还需要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使学生愿学、乐学。
三、教法设想、学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
本课我以开放式教学为主,以观察、讨论法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活动为主轴,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研究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
(二)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法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
四、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投影仪(片),图形卡片。
2、学具准备:各种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略)
(一)欣赏感知
1、欣赏图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投影出示:小朋友们参加联欢会时的情景图。)
2、感知规律。
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里?
3、揭示课题:找规律,并板书。
(通过学生喜欢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引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给孩子们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探究活动
1、学习例1。
(1)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打算开个联欢会。大家刚才已经发现了会场的彩旗、彩灯、彩花和小朋友们布置的规律,但是这个会场还没有布置完,如果继续布置的话,该怎样布置呢?下面我们就帮他们布置完吧!
(2)师生共同布置会场。(投影出示布置完的会场。)
2、学习例2。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测试题三(苏教版)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测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测试题二(苏教版)
2014年初一数学调研考试试卷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测试卷(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检测试题(人教版)
初一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例题测试(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1.5乘方》检测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4.3角的度量》检测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2数轴》检测试题(人教版)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意义》测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测试二(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单元检测试题带答案
初一数学《2.2 整式的加减》检测试卷(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测试一(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整章测试卷带答案
初一数学《有理数》单元达标测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3.1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人教版)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测试题一(苏教版)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除、乘方运算》测试题(苏教版)
初一数学《4.4角的比较3.4余角和补角》测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2有理数》检测试题(人教版)
初一数学第一次月考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测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综合测试带答案
七年级数学《4.2 直线、射线、线段》测试题(人教版)
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单元检测题(人教版)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除、乘方运算》测试卷(苏教版)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单元检测题(人教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