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实验研究方案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实验研究方案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实验研究方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实验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

1、 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

教育部基础司调查组通过对我国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障碍。一部分学生虽通过了各种考试,甚至成绩优良,但并没有具备我国教育目的所要求的和21世纪公民所需要的素质,张奠宙在《代前言-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草案)》中曾尖锐的提出在可贵的高分下隐含着危机。被动接受式学习造就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真正发展。

2、 新课程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有过程。

3、 教材的使用:

2003年秋季我县从一年级开始使用国标本苏教版教材,这套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结构作了部分调整,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增删,它以《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材料和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数学活动线索,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善。

4、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和教师都进行了一些努力,探索学习的新形式,也确实出现了许多好的学习形式。这些对改革传统数学教学,开创适合儿童发展的数学课堂提供了许多参考价值,但同时也存在两方面问题:1、理论性太强且未能与教学实践密切联系;2、虽属操作层面,但不够深入、全面、系统。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体系、编排特点及各部分编排意图的学习研究,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科学创造性地使用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的机会,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对与传统教材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比较,揭示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相信必将此项研究推向崭新的阶段。

二、课题的界定: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或认知参与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指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改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是指通过对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与传统教材的使用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比较,以及在使用国标本苏教版教材的过程中通过制定科学的目标,创造性使用教材,合理组织活动来实现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揭示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实验研究方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实验研究方案 三、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将依据课程论、现代教学设计论、数学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理论,遵循小学数学教学的一般规律,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用已有的科学理论指导自己,并将优秀的实践经验进行理性的概括,努力建构起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充实和发展当前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和操作形式,从理论和操作两个层面阐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改善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将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供成功的案例。

实践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能够具备先进的课程理念、教育教学观念、开放的教学思想,善于组织、科学使用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时空,开创适合儿童发展的数学课堂,形成自己独具的课堂教学特色;学生能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把学习当作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高自己的手段,积极从事数学学习活动,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体验,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全面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品质和水平;推动数学课程和教学的改革。

四、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在操作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自主权。要充分相信学生,在各个环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满激情,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得到发展。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和实际参与。留给学生充裕的实践时间和探索空间,而不是用演示来替代学生的实践。国标本苏教版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思维训练的价值,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好材料。

2、过程性原则:通过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问题性原则:即通常不是提供素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领悟并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学习研究的问题,让学生沿着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轨迹进行探索研究,不仅使解决问题有所突破和创新,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实验研究方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实验研究方案 五、研究目标:

1、使参与实验的教师能够具备先进的课程观、教学观、开放的教学思想,会取材、善设计、能组织。即会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取材,设计出学生需要的、乐于探究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内容,并能够组织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活动。

2、使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学习活动,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立自主的尊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为我校及兄弟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先行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

4、为拓展和丰富国标本苏教版教材提供现实可行的依据和素材,促进苏教版教材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六、研究内容及分工:

1、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编写意图;

负责人:汤莉莉

成 员:苗丹凤 戴丽翠朱言清

2、科学使用现行教材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负责人:张兰兰

成 员:鲁 丹左 云   张 红

3、不同体系教材使用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比较。

负责人:颜春红

成 员:周红芹  王 昕朱子兵

七、研究对象:

我校正在使用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学生。

实验班:一(8) 二(8) 对照班:一(7) 二(7)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4.42004.8)准备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有关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的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

3、配置实验班和对比班,落实实验小组。

4、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2004.92006.8)实验阶段。

1、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收集优秀课例,针对典型课例组织制作课件。

3、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完成教学设计集、论文集。

4、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2006.92007.8)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提交总课题组鉴定、验收。

3、推广研究成果。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实验研究方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实验研究方案 九、研究方法:

1、实验总结法:设实验班,确立实验对象,进行有控制的实验并及时总结。

2、文献研究法:主要研究国内外关于课程改革和学科改革的理论和经验。

3、行动研究法:在国标本苏教版教材已使用一年的二年级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出方法即在现有一年级进行验证,在探索、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4、对比法:根据教师能力水平、班级学生学习水平相对对等的原则,确定一(8)和二(8)为实验班,一(7)和二(7)为对比班级,定期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学习策略选择、知识水平及综合能力的对比,及时总结得失。

5、访谈法、调查法:通过对学生的访谈、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情感,以便更好的开展研究。

十、具体措施: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立实验子课题,制定各阶段的具体实验计划;

2、校方在实验人员的配备、实验班教学设备的配备、资金等方面全力支持,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3、加强对实验人员的管理,组织他们深入学习,提高课题组所有成员的科研能力。

4、定期在实验班开设研究课和随时跟踪听课,及时探讨总结教学得失,以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

5、组织实验班学生参与综合应用方面的竞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6、定期把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情况进行检测对比,统计情况,做好分析和总结,以检查并进一步完善实验。

十一、条件分析:

我校作为一所省级实验小学,具有实验性和示范性,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

1、我校是1997年由港商捐资兴办的一所新型现代化小学。学校硬件设施堪称苏北一流,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优美,现已成为省市级实验小学,市县推行素质教育的园圃,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先后获得省市县级各种荣誉称号20多个。学校兴建了体艺馆、舞蹈房、微机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文献资料丰富,有比较充足的研究经费,为该实验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该课题组是一个素质好、水平高、功底厚、能力强的科研集体。课题主持人为全国优秀教师、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小学高级教师,曾参与或主持国家、省、市级多个课题,有丰富的课题实验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参与研究人员都是市县级骨干教师、课优教师或教坛新秀,他们朝气蓬勃、进取心强、勇于开拓,有奉献精神,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这些为该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条件。

3、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活动非常重视,他们亲自领导课题实验研究并多次从外地请专家讲学;学校保证每周不低于两小时的集体理论学习时间,全天开放阅览室、图书室、微机室,为开展研究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4、九五期间,我校申报或参与的国家级、省级课题经过努力现均已结题,学校的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的还在省市级范围内作了推广,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教科研骨干,为该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十二、预期研究成果:

1、 优秀课例、课件(光盘);

2、 教学设计集、论文集;

3、 实验研究报告。

课题组织管理:

顾 问: 方学法 戴锦铭

课题负责人: 余 辉

负责课题研究的设计、课题管理、实验指导、研究人员的组织协调。

课题组长:颜春红

负责研究方案的设计、实验指导、研究报告的组织和撰写

课题组其他成员负责实验执行、研究个案的收集整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