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培养学生的检验习惯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检验习惯检验,我们并不陌生,产品生产过程中它是产品包装前的一道必要工序。平常教学中我们也常听到,做完题老师一直叮嘱学生:要认真检验。可现实情况是:老师在要求,有的学生却不重视,养成习惯的同学更少。现状让我们担忧,如何让学生重视检验,养成习惯呢?
一、转变态度,增强检验的意识。任何要让学生去完成的工作,必须要让他们明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在心里认可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把要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正确对待检验,首先要转变态度,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和检验观。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对作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克服各种不利心理,把作业当成学习的又一个新任务、新挑战,充满自信、满心欢喜地去接受它、完成它。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把检验作为一个教学要求落实到作业训练中,让学生明白做作业时出现差错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如何挽救这种不该出现的错误?那就得及时自觉地从细微处认真检验已完成的作业中是否有漏洞。其次是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我给学生讲述工厂里生产产品时有重要的一环,那就是检验车间,用来保证产品的合格率;我和学生一起比较经过检验和没有检验过的作业的差别;平时上课时我在黑板上板书,会转身问学生:快看看老师写对了没有?;学生板演完毕,忙问学生:他有没有什么地方你一眼就看出来有问题?;课堂练习时,会让学生检查自己的作业中每一道题目有没有抄对,计算中有没有移错符号等这类低级错误;我还要求每天的家庭作业必须要自己检验。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检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培养学生的检验意识打下了基础。
二、夯实基础,掌握检验的方法。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检验的方法也有很多,回头再算、估计、逆运算、联系实际、代入、替换等等,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检验。方法虽多,但归结起来,检验都不能脱离法则、概念和生活实际。
1.检验要紧扣运算法则对于计算的检验,也可以说成是验算,现在很多只流于形式。有的是假冒伪劣,套用验算的格式写了一遍,根本没有深入到实质再算一算。因此出现了从计算结果与验算结果来看是一致的,但与正确答案又不相符的情况。有的是移花接木,明知道根据乘法交换律验算时,两次的积应该一致,但当发现两次结果不一致时,不是反思自己的计算过程,而是将其中一个竖式结果直接改成另一个竖式的结果。还有的是盲目乱套,除法计算用乘法来进行验算,明明验算后乘法的积与原式中的被除数不一致,学生也照样放心地写下答案。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 验算要紧扣运算的法则。根据加法、乘法交换律来验算的一定要比对两次计算的结果是不是真的一致,不一致就要找问题所在,是第一遍计算出错还是验算的时候算错;根据乘除法、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检验的则要认真比对减法的被减数与加法的和或者除法的被除数与乘法的积是否一致。计算的检验要按照算理,遵循规律,要让验算真正起到检验计算对错的作用,而不是走走套路、流于形式。
2.检验要紧抓概念本质面对概念类的图形题或其他题,检验不能盲目断定,而要紧抓概念的本质。比如很多学生在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光说光看无济于事,在多数学生处于迷惑状态时,老师及时让学生用实践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尝试着对折,发现虽然分成的两部分是一样的,但不能重合。这个过程就是在反思、在检验。学生经历了检验的过程,怎样辨别对错,依据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本质:是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正是有了概念的引领,才让学生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掌握了一道题就是掌握了一类题,类推至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判断以及角的判断、倍的判断等等,检验的时候我们都可以从他们的基本特征,基本概念来着手,让检验有的放矢。
3.检验要符合生活实际有时候学生的答案和实际生活经验相悖,检验的时候就要从实际生活出发。比如求奶奶的年龄,不可能出现奶奶今年8岁这样可笑的答案;求飞机的飞行速度,不会比汽车的速度还慢等,这些是一眼就能看出的错误。还有的要计算后结合实际来考虑。比如租船:师生23人乘坐限坐4人的小船,至少要租几条小船?很多学生的答案是5条,因为234=5(条)3(人)。而实际上,如果租5条船,只能坐20人,多的3人还得租一条,所以应该是租6条。又如:铁钉长2( )。有些学生的答案是2分米或者2毫米。检验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实际想2分米是多长?大约要2拃,这么长的铁钉生活中是没有的;再看2毫米,是2枚一分硬币的厚度,很短,这么短能钉住东西吗?也不切合实际,所以这么一想,填厘米才最合适。懂得了检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检验的依据,关键是要能够持之以恒,自我提醒,让检验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小学生意志力差但可塑性强,可以用一些有效的激励手段,不断地刺激学生,让检验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久而久之,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检验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素养,我们要正视、重视,让检验常伴学生的学习
北师大版数学《画角》教学设计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中括号》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一)》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小数的性质》教学案例
苏教版《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
《大数的认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优秀课例
《认识整万数》教学设计二
《大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平行线》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设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数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确定位置(一)》教学案例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教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画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