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与对策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与对策小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有针对性地纠正计算错误,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途径。
一、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
1、 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数学计算。有些年、计算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法则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例如,6246=14,7803=26。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以下概念不够清晰:计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1,就对着那一位商0,这里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
2、 受思维负迁移的影响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思维的负迁移就对数学计算有消极的影响。
例如,7.68-2.75+1.25=7.68-4=2.68。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而造成的思维负迁移。又如,4.9+0.1-4.9+0.1=5-5=0。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把凑整作为思考的唯一方法,形成了错误的 思维定势。
3、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
例如,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和正确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感兴趣,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这样必然会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结果导致出现计算错误。
二、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的措施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与对策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与对策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就是看清题目的要求,弄清题目的算理、运算顺序。
例如,在计算6246这道算式时,如果认真审一下题,判断出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就不容易漏掉了。又如,计算356-67+33时,认真审题便知这题是有加有减的算式。根据运算定律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样就不会犯错误了。
其次,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在平时的计算联系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检查验算的重要性,进而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2、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1) 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往往会随便应付,进而造成更多的计算错误。这时,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往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
(2)对于普遍性错误或易混淆的计算问题,要利用课堂最佳时间,通过典型错例的对比分析,使个别同学的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共识,从而明晰学生的计算思维。
(3)对于学生易发生错误的计算题,要建立错题档案卡片,采取题组形式,进行反复训练。
(4) 加强口算与估算的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为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5) 批改作业时,如发现有错,暂不批改,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的原因,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知识点图形与几何复习纲要
精选二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2015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
2015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2015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精选二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知识点整理
精选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长度单位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2015
2015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数学广角
2015期末考试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2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图形与变换
一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重点归纳
15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角的初步认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知识点总结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
汇总小学数学二年级上长度单位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期末复习重点
小学二年级上册1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基本公式
精选二年级数学上表内乘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5年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期末复习重点
15年最新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精选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关人民币的认识解读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