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怎样让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为教学目标服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怎样让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为教学目标服务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愉悦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开阔视野,发展技能。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有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没能把握学科的本质特征,让教学情境喧宾夺主,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下。数学是人体的思维训练体操,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有数学味儿的教学情境,让情境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一、故事情境要能构建学生数学思维链接
故事的趣味性极强,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正因为故事的有趣,如果我们创设不当,结果会背道而驰、适得其反。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解决问题的内容时,是这样创设导入情境的。
师:同学们喜欢故事吗?
生:喜欢(齐)!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个故事。
播放动画《曹冲称象》故事(大约用了4分钟)。
师:欣赏了这个故事,说说你们的感受(许多学生还沉浸故事中)。
生:曹冲聪明机智。
师:你说曹冲聪明在哪里?
生:大人们都没办法,他却能想出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大象的重量。
师:对,曹冲聪明之处就在于善于动脑,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大象的重量,这种方法叫做替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板: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评析与思考:这个情境的创设貌似很成功,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顺利揭示课题。其实,这一情境创设太过于肤浅,只停留在导入课题上,没能进一步拓展,教师虽然说了这种方法叫做替换但没让学生初步体验替换策略的应用,缺乏数学味儿。如果我们对上面情境作重新调整:
师:《曹冲称象》故事大家都知道吧!谁能说说曹冲聪明在哪里?
生:大人们都没办法,他却能想出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大象的重量。
师:你能具体给大家说说,曹冲是怎样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大象重量的?
生:曹冲先把大象
师:对,曹冲聪明之处就在于善于动脑,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大象的重量,这种方法叫做替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板: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这样设计,一是节省时间(《曹冲称象》的故事,对于六年级孩子已经是耳熟能详,播放动画《曹冲称象》大可不必);二是谁能说说曹冲聪明在哪里?的质疑,能有效激发学生回忆和思考;三是通过让学生说出曹冲用替换的策略称出大象的经过,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走出故事,建立起有效的数学思维链接。
二、游戏情境要能强化学生数学即生活意识
游戏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活动。如果我们能结合教材内容科学创设游戏情境,不但可以让教材活化,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位置》后,创设了这样的游戏情境:(1)根据数对猜同学。规则与要求:同桌之间,一个说数对,另一个根据这个数对说出这个位置上的同学名字。(2)根据名字说数对。同桌之间,一个同学说班级的另一个同学的名字,同桌用数对表示该同学的位置。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对数对确定位置有更深刻的认识,感悟生活即数学,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
三、活动情境要能激发学生数学探索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要通过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然而,许多时候,我们活动教学情境的创设背离了目标。
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课件出示机器人、乡村图、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形状的图形(有各种平面图形拼组而成的)。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怎样让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为教学目标服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怎样让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为教学目标服务 师:这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你们想玩拼图吗?
生(兴奋地):想玩。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拼图吧。
评析与思考:教者创设这一教学情境,本可合理的开发教学资源,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拼成学生所喜欢、常见的图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老师的误导:你们想玩拼图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拼图吧以及拼图游戏的有趣好玩,致使学生把堂课看成了是纯粹玩拼图游戏,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疏忽了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意识没能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没能得到提高。如果我们对上述情境稍加修改,在教师课件出示机器人、乡村图、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形状的图形(有各种平面图形拼组而成的)后教师这样先质疑这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你们能拼出这样的拼图吗?接着,再提出更有挑战的问题你还能拼出其它更有意思的图形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样,不但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动手,还能激发学生思考、动口,有效建立所学图形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积极探索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生活情境要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如果我们脱离生活实际,创设的情境虚无缥缈,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探索 圆心、半径等特征时,以多媒体呈现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三只可爱的猴子拉着三辆车赛跑,三辆车的车轮分别是圆的、三角形的和正方形的(引得全体学生捧腹大笑不止)。
师:猜一猜,哪一辆车行驶得最快?
生:圆形车轮的车行驶最快。
师:为什么圆形车轮的车行驶最快?
生:因为圆形车轮的车行驶平稳,而三角形和正方形车轮的车行驶不平稳,所以圆形车轮的车行驶快。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比赛结果。
课件呈现比赛情形(学生捧腹大笑不止)
评析与思考:课件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可教学效果微乎其微。究其原因,教者刻意将车轮设计成三角形的和正方形的,这既有悖于生活常识,缺乏真实性,也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进一步观察和认识圆心、半径等特征的问题探究点,所以只能以失败告终。如果改变上述的情境,我们以古今中外生活中各种车辆的呈现为情境,既可强化学生有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各种车辆)。然后,教师提出质疑,引发学生探究和思考:车轮为什么都设计为圆形?车轴都安装在哪里?这样设计,就能轻易开阔学生思维,触发圆心、半径等特征问题的探究点,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培养数学化思想,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课堂教学情境的种类和方式还有很多,无论我们采用哪种类型和方式,都必须要把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突出数学教学本质,让课堂教学情境服务于教学,让情境成为教师撕破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利剑,让情境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触发器,让情境成为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的指示标,让情境成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催化剂。决不能为了情境而创设情景,让情境淡化了数学课堂,让情境喧宾夺主,让教学偏离目标。
数学教学应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的思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使用心得
实验中的数学探究学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质量分析交流材料
计算教学的基本流程与注意问题
数学试卷讲评课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数”能力
关于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思考
数学会给孩子们留下什么?
合理利用“错误”,有效促进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与培养学生的量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课,因幽默而精彩
巧设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对计算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小学数学班级教学反思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浅谈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及数量关系
倒推法解题
善用教材从读懂做起
“数感”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为哪几个方面?
让数学课“活”起来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中“授之以渔”
小学生可以用计算器考试吗
谈“错题”在教学中的利用策略
培养一年级学生认真倾听的数学学习习惯
改进反馈练习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的认识与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