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但这并不是说,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此放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当主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
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
我认为关键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根据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预设课堂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境问题要提炼出数学信息
数学课与语文课既有联系,更有差别。语文的工具性在数学课得以充分体现,但数学课又不能被上成纯粹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结合数学科所特有的数字1、2、3、4,符号+、-、、等数学信息,去展示、交流、表达他们的数学思维。
不久前,我听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教者一开始上课,便出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Flash课件的情景图──快乐的大森林。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
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森林好漂亮啊!有美丽的小花、绿绿的小草,还有好吃的果子。
生2:我发现天上的白云在飘动!
生3:我发现小鸟在表演节目。
生4:我发现小兔在跳舞,跳得真好看!
就这样,学生意犹未尽,而老师却也着急了,7.8分钟过去了,学生还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却仍旧是在看图说话,似乎,他们已忘了:这是在上数学课呢。为什么课会变得如此难驾驭呢?因为教师的问题中没有提炼出数学信息。其实,教师可以这样问:图上有几种动物?(3种,即小鸟、小兔和小猪)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每3只小鸟、4只小兔、2只小猪在一起),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3只3只、4只4只、2只2只地数,突出几个3、几个2、几个4,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它们各是多少。如此一来,就能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效捕捉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几个几的数学情境问题(生活现象),为以后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问题不宜过大、太宽泛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一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连加》一课时,创编小故事的同时,在黑板上创设了一幅很漂亮的情境图。在森林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草地上有4只小鸟,树顶上空还有3只小鸟。然后老师问:看着这幅图画,你能写出什么算式?学生的算式可多啦,但思维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只有4+2、3+2、4+3、3+4、4-3、3-2、4-2等算式,可就是不见连加算式的影子,这样一来,后面的教学变得麻烦了,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整个教学被打乱了。请看看教师设置的问题,那么大,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成: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是怎样写算式的?那情况肯定就不同了。
三、问题要有需要性
在课改理念渗透相对不深的课堂上,满堂灌,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如此一来,教师就必须准备足够多的话语来对付一节课,随时对学生提问,便是教师们最好的选择。在这样的课堂上,你经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问题:这道题是不是该用加法呀?(该),4+7是不是等于11啊?(是),这个混合算式该不该先算括号里的呀?(该)。请问:你提的这种问题有价值吗?这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吗?学生获取知识还需要努力吗?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锻炼吗?
这种泛滥的问题,对学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会让学生养成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这种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的所谓问题,是有违课程改革理念的,对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
四、问题要有创造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
不久前听了一节列方程解文字题(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章节),听到了让人赏心悦目的两个问题。
执教老师在复习引入后,让学生独立解方程:8x-3x=105,2x+13=33,3x-46=48,5x-x=18。之后教师说:我只问两个问题,1.你写解了吗?2.你做对了吗?。就这两个问题,为什么会让人赏心悦目呢?就因为这两个问题具有创造性。对于第一个问题,许多教师可能这样问:同学们,看一看,你忘记写解没有?忘了的补上。看、忘、补都被老师点出来了,学生只剩下照着做了!典型的被牵着鼻子走。而这位老师的你写解了吗?一问,则使得学生主动的去看,自行对照,没有忘记写的,说明学习习惯优良,做得漂亮;而忘了写的,则赶紧动手补上,完善了解题格式,也加深了对此类题型解题格式的印象,以后就不再容易犯错误了。对于第二个问题,多数教师也会这样问:做完了的同学,同桌互相对一对答案,看你做对没有?和你做对了吗?相比,相距甚远。你做对了吗?教师又没有公布标准答案,你怎么知道你做的对与不对呢?问老师、和同学对一对答案,随你啦,显然,对答案更方便些,于是,在老师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却自然而然的展开了。看到课堂上这喜人的一幕,难道你不认为这样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很有创造性吗?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连加》评课稿
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听课反思人教版评课稿
《认识钟表》优秀一年级上册评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听评课总结经验交流
小学数学万能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锐角与钝角》评课稿
秀丽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数数》评课稿
二年级下册教材《找规律》评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版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年月日》评课稿
阅读是一种享受,谈好的阅读习惯是怎么关成的
一年级下册《整理复习》练习题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方案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竞赛活动方案
《8加几》一上评课稿数学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评课稿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调研试卷
五年级数学二期末质量测试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感想
提升生活经验 建构数学知识《认识直角》评课稿
小学数学教师对《左右》一课的评课稿
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能力测试题
《统计》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评课稿
《找规律》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研修课《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退位不进位)》评课记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