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板书,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板书,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手段的变革和丰富。但是,板书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仍然应该得到重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依据语言描述识别对象,需要2.8秒;借助图像符号只需要1.5秒。如果只凭听觉,一份材料3天后只能记住15%,只凭视觉则能记住40%,而视听结合能记住75%。然而,部分教师对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常常用课件演示代替黑板上的板书,以至于一节课结束后,黑板上只留下一个课题,有时甚至空空如也。
板书,可以说是对教学精心设计的一个缩影。精当的板书,可以浓缩教学内容的精华,引领学生思维的走向,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板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精心选择呈现的内容。小学数学课堂,一节课的内容往往并不太多,因此,完全可以从容地通过板书呈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且一般不会因此而影响教学的效率。比如,无锡市五爱小学许老师在教学《吨的认识》时,设计了如下板书:
板书左边的文字部分浓缩了有关本节课以及相关知识的要点,既有对使用吨的具体情境和必要性的提示,又有对吨的实际意义的精练呈现,同时,还合理地呈现了新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板书右边的图形部分则呈现了借助已知的较小的质量推想1吨的过程,便于学生把握1吨的质量观念。由这一板书设计可见,教师不仅重视通过板书呈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还注意通过板书引导学生感悟学习方法。
第二,精心设计呈现的形式。板书设计在把握呈现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呈现的形式。好的形式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在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曾听过两位教师先后教学《通分》一课。两位教师都先板书了将和分别以12和24做公分母通分的过程,在引导学生归纳通分的概念后,第一位教师把教材上的一段话(概念)原样照搬写在黑板上继续完整地板书通分的概念,而第二位教师则对呈现的形式进行了设计:
将教学重点简明、形象地呈现出来,使具体的实例和抽象的概念有机结合,给人以整齐美观的感受。
当然,板书有时也是教师的即兴创作。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板书,正是板书的便捷性特点之一。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板书的这一特点,或示范,或提醒,或点拨,或强调。
小学三年级数学奇妙的剪纸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生日快乐”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射线、直线和角”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乘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和加、减法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树叶的面积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整万数”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