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体味数学课的魅力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体味数学课的魅力时光如流水,转眼我已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站立了十五个年头。从拿着尺子和粉笔给学生口干舌燥的在黑板上展示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到如今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探索数学公式的来龙去脉,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质的转变:不再是想着怎样把一节课教好,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好。同样,我的学生也由以前被动的学数学、害怕上数学课,变成了喜爱数学,喜欢在数学课上和同学比赛答题、比赛发言。那种上数学课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场面连听课的家长也被感染,我们小时候也像现在这样上数学课,多好啊!他们说。
十五的实践、十五年的思索,我认为: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其二是来自数学本身的魅力。课堂数学学习的成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发现数学新知的来龙去脉,会让他们自身产生很强的自信心。相比其它的物资奖励和情感激励,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当一个问题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形式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获得,那么成功带给学生的震撼是巨大的,他们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更加喜欢上数学课。
今年九月,我校数学组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活动。一群喜欢上数学课的孩子和一个对教数学充满激情的教师,也让我自己充分享受到数学课的魅力。我校三年级教师罗琼执教的《周长》一课可以充分加以证明。
一、用准确生动的数学语言打动人心
数学语言是数学信息的载体,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数学语言这一载体,把书本上的数学信息传输给学生的过程。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罗老师首先通过白板课件,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情境引入新课,介绍学生认识一位新朋友:小蚂蚁。
(教学片段)
1导语:秋天来临,秋风习习,一片片树叶随风飘落。你收集了什么样的树叶?一片片树叶是你们的伙伴,也是小昆虫运动的乐园。看屏幕!(课件:FLASH动画演示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仔细观察蚂蚁是怎样运动的? 生答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树叶的一圈还可以怎么说?(一周)
师:你们说的很对,让我们一起描出蚂蚁运动的路线。(边线)
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树叶拿出来,描出树叶的边线。同桌看一看,评一评,你明白了什么?
2配合练习:画一画
导语:小蚂蚁想试试大家的能力如何?给我们带来几幅可爱的图画,让你们用最喜欢的颜色描出它们的边线。(指名到展示台演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体味数学课的魅力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体味数学课的魅力 简洁生动的数学语言,一下子就让全班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人到学习《周长》的新课中来。
二、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拴住人心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快乐自主地活动,在活动中得到提高。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其有机会运用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在发现、探究、解决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生的心也就留在了数学课堂上。
罗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从描到量 ,又到摸、选,最后再量。 整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始终是一张幸福的笑脸!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开阔的、自由的学习时空,让他们在充满操作性、探索性、愉悦性的实践活动中自己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选班级物品摸周长;选身体部位摸周长;选喜欢的方法量周长。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到前面摸桶、摸小黑板。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或愉悦。再如这节课中的两次 量一量 活动,一量树叶的周长,二量四个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学生自己量树叶的周长,可有的同学觉得两只手不够用,主动请求同桌的帮忙。他们是那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这样主动的合作与交流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得到高度发展。他们还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即使学困生也不感到困难,轻松学会了周长。
三、用灵活多变的拓展练习留住人心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是促进学生拓宽知识面,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数学的一些后续知识,一些思想方法等等,如果特意拿出来讲,往往是事倍功半,而在拓展练习中作适度的安排,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罗老师在本节课的拓展练习时,先后用课件出示了两组不同的特别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它们周长的一样吗?更是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到高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连观课的教师也跟着学生思考起来,甚至大家都忘记了下课的铃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近两个月的课内比教学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它带给我的思索和鞭策仍在。我充分认识到:我们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为学生提供人人喜爱、人人乐学的课堂,学生才能体会数学的魅力,自己也才能获得幸福的职业体验。
七年级数学垂直教案1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14
七年级数学余角、补角、对顶角1
七年级数学线段教案
七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旋转
七年级数学角教案3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15
七年级数学用方程组解决问题2
七年级数学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七年级数学活动思考教案
七年级数学等式的基本性质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1
七年级数学相反数教案
七年级数学平行教案
七年级数学确定与不确定1
七年级数学整式教案
七年级数学确定与不确定2
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负数3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4
七年级数学认识更大的数
七年级数学角平分线
七年级数学确定位置
七年级数学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4
七年级数学生活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点线面体1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和相反数2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10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2
七年级数学科学计算器的使用
七年级数学余角、补角、对顶角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