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的最终目标其实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数学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一切,要在导上做文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首先老师们要摆正师生的角色关系,明确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学中应留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我质疑自我展示。我们要充分爱护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当学生提问时教师应用信任的眼光告诉其这样做是对的,当其提问出错,绝不能打击批评,而应鼓励与启发。
二、创设合适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1、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在教材的重难点处提问。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让学生计算下列的算式哪些能被3整除:
453=163=323 =213=
813= 1113= 3423=2123=
待学生计算完,并对算式进行分组,我再组织学生们讨论: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围绕着教材的重难点,不断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如:在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时,先让学生了解这次运动会的具体情况,然后问学生:在这次运动会中,你们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因为学生对活动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而且伴随着手与脑的并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形成问题意识的习惯。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我先让学生进行装沙实验,观察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间的体积关系,通过操作,学生就会产生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的疑问?从而探究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思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积极思考、勤与思考,养成思考和提问的好习惯。只有习惯成自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得到不断的加强。
四、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具有多样化,并且存在着最优化。例如: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问题,有列表发、方程法、假设法等等,教师们可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基本策略,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取最优化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吨》数学教案
《解决同数连加》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奇妙的图形密铺》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平行四边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球的反弹高度》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数学教案
例说空间观念——《1米有多长》(二上)教学案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数学教案
《组合图形的面积》和《看日历》评课
《生活中的负数》读后感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找规律》数学教案
审定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一)导学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之几》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进位乘》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加法的估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梯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求实际距离》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