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课堂实录(1)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统计》课堂实录(1)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统计》课堂实录(1)

《统计》课堂实录(1)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统计》课堂实录(1)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统计》课堂实录(1)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纪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会把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在统计表里,能利用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统计活动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统计观念。

3、在统计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引发学生产生记录的需要,自主选择记录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能够选择即清楚又方便的方法进行记录。

教学具准备:

统计记录表3张,配套课件,白纸3张

教学过程:

一、唤起回忆,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就想带小朋友去参观动物学校,你们高兴吗?好,先闭上你的眼睛。啊,动物学校到了,多有趣啊!(多媒体出示)小动物们在欢迎小朋友呢。你们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学生口答)你观察的真仔细。可是,小动物们排得多乱呀。要想很清楚地看出每一种小动物各有几只,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们可以把这些小动物来排一排,数一数。

师:(根据学生的口答,多媒体演示)谁来说说小兔、小猴、小狗各有几只?

2、师小结:我们把每种动物排成一排,再数一数就能很快知道每种动物的只数。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就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统计方法。今天老师想再跟小朋友一起到统计王国去玩玩,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统计

1、引发认知冲突

师:这是一座美丽的图形屋,图形屋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多媒体出示),看着这个图形屋,你想知道些什么?老师现在就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1)师:让我们去看一看,在这个美丽的图形屋里,都住着哪些图形娃娃呢?一共有多少个?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多媒体第一次播放,图形出来一个消失一个)

生观察,然后反馈。

(2)观察得真仔细。哪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每种图形娃娃各有多少个吗?(学生回答:没有)刚才没有注意?那好,我们再来数一数。(多媒体第二次播放)(3)师问:正方形有几个?(……个)那三角形呢?哦,你只来得及数正方形了。三角形有几个呢?(生答)那圆形呢?看来,你只顾数三角形了。有那没有哪个小朋友能说出三种图形各有多少个?为什么你们会数不清楚?

那该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很清楚地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留给思考的时间)想出来了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1、分工数。(师问:怎么分工?)我们一个小组4个人,每人数一样,一个同学统计下来,就可以了。(师:小组分工合作数图形,这倒是一个好主意。看来,你还真会合作学习。现在,我们就按照他的方法小组分工合作数图形。好,现在线准备一下。(多媒体第三次播放)学生数,反馈。

师问:如果让你一个数,你有什么好办法把每种图形的个数都数出来呢?

生2、分一分、数一数。(师:可是这些图形娃娃都跑走了呀,要想把它们分一分,必须先留住它们,我们怎么样就可以留住它们了呢?)

生3、我们可以把图形画下来。(师:对呀,把图形画下来,这就是一种记录的方法。)

2、探究统计方法

(1)想一想,该怎么记呢?(留给思考的时间)想好了吗?

(2)为了记得准确,我们请一位小朋友来当播音员,他报图形,其余的小朋友来记。谁愿意?

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上来报图形的小朋友必须声音响亮,报得清楚,出来一个报一个,不能重复报,也不能少报。记录的小朋友不看屏幕,要仔细听、认真记,听一个,记一个,不能多记,也不能少记。听明白了吗?好,下面我们就准备开始。

(3)学生统计,师巡视。

(4)反馈交流。谁愿意把你记录的展示给大家看?

A、随机记。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记录的?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第1种方法。哪些同学跟他一样?(贴在黑板上)

B、分类记。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记录的吗?(贴在黑板上)这种方法可以吗?我们把它称为第二种方法。你们觉得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好一些?

C、画符号。刚才老师发现这个小朋友是这样记录的。我们先请他来介绍一下他是怎么记录的。(学生边说,教师边相应板书规范统计方法)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为什么很好?哎呀,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有想到呢,我们把掌声送给他。我们就把这种方法称为第三种方法。(贴在黑板上)

(4)比较: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那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5)交流后师小结:第三种方法即清楚又方便,如果让你重新记录一次,你会用哪种方法?(学生说第三种,老师再次强调规范)先把要统计的图形画下来,然后每出示一个,就在相应的下面用符号做一个记好。我们除了可以用"√"来表示,还可以用哪些符号?(板书有代表性的符号)

(5)现在我们就用这种符号记录的方法进行统计。(多媒体第四次播放)

(6)反馈,让学生说说统计下来你有什么感觉?

3、整理、分析数据

(1)刚才我们记录了一些图形,有正方形、三角形、圆,统计了它们的个数,你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

(2)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又想到什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小结统计方法

我们是怎样统计出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的?(分类记录下来)。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统计方法,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这种方法是怎样记录的呢?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统计的东西很多,如果让你当回小小统计师,你想统计什么?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1、统计天气

(1)认识三种天气的标识。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连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你们看,这是晴天(课件出示)我们就用太阳来表示晴天。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除了晴天,还有什么天呢?(雨天、阴天)。学生边说师边课件出示,板书简笔画。

(2)课前老师收集了我们丹阳地区去年三月份的一个月的天气情况,你能统计出每种天气的天数吗?拿出第二张表格准备记录,你准备用什么符号记录?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

(3)反馈,第一次快一点,让学生感觉来不及,感受只能用符号才能记全。第二次再统计,然后说说你两次统计比较有什么感受。

(4)把你记录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5)谁来汇报一下你统计的结果。

(6)仔细观察,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四人小组互相合作,一个人提问题,其余小朋友解答。

2、统计文具

我们不仅可以统计天气情况,还可以统计小朋友德文句。下面我们就以四人小组统计你们小组里的钱币、橡皮、直尺的数量。

(1)先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怎样记录?

(2)请小组长拿出第三张表格,把你们组里四个人的钱币、橡皮、直尺的数量记录在上面的表格中,再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3)反馈。展示表格,你们小组里哪种文具最多?哪种文具最少?

四、引导反思,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游览了统计王国,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

从上述教案中,可以看出学生学的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课堂参与度高,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感悟到了这次教学比较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用创造引发了创造。

原有教材提供了一些混放在盘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随机报图形名称,人为创造一个随机性统计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出先做记号再数一数的统计的新方法,。这样的问题,学生其实用一年级上学期所学的统计方法,直接分一分、数一数,就能又快又好地解决了。相比之下,先记录再统计的方法就有"舍近求远"之嫌了,整个探索过程就变成了为探索而探索,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就要从现实性和趣味性相整合的角度出发,创设图形娃娃欢迎小朋友的情境,把静止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嫁接于学生生活中熟悉喜爱的图形娃娃,让它们动起来。怎么知道每种图形娃娃各有几个呢?运用原有的知识来分一分,数一数,肯定不行了。因为图形娃娃走掉了,没有办法再分再数。当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问题时,"得想一个新的办法""怎样就能留住它们"就成为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绪中,再这样一个强烈的探索欲望驱使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为学生创造灵感涌动的空间。学生每一种方法的产生,伴着彼此充满智慧的思维的碰撞,为学生带来无尽的成功的愉悦体验。

由此,我们知道,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对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那种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只会把学生的思维囿于狭小的天地里,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考虑,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而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材"。创造,应当从教师自己做起,让创造引发创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