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课堂学习评价分析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圆柱的体积》课堂学习...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圆柱的体...

《圆柱的体积》课堂学习评价分析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圆柱的体积》课堂学习评价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圆柱的体积》课堂学习评价分析

让课堂评价成为师生心灵的对话——《圆柱的体积》课堂学习评价分析

师:请同学们回忆,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1:将圆分成好多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生2:分成若干等份,分得的越多越接近于长方形。

师:补充得好,两位同学握握手,你们的发言合起来就全面了。

评析:评价的指向性很明确,促进积极参与,积极合作。

多媒体显示:把圆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师: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生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师:说得滴水不漏,能比划一下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立方米的大小吗?

评析:表扬的同时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学生会很愿意做。

师: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生: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根据体积的含义,想一想,什么叫圆柱的体积?

生1:这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出示任意圆柱)你能估计一下这个圆柱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吗?

生:10立方厘米。

师:你真勇敢,是第一个敢于估计的同学,可是你估计的数据太小,想再试一次吗?

评析:评价时设法找到他的过人之处,给予激励,促进其产生更高的需求。

(师指导:伸出手指比划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帮助该生掌握估算的技巧。)

生:600立方厘米。

师:同学们认为是不是比较接近了?

众生一致同意。

评析:动员全员参与估计,参与评价,此时的集体关注产生了强大的力量。

师:拿出你们带来的圆柱,同桌的两个同学各自估计一个数据并记录下来。

师:如果想准确地计算出这个圆柱的体积,该怎样算呢?猜测一下。

生1:两个底面积的和乘2。

师:胆略过人,真佩服!

评析:评价满足了孩子的内心需要:被老师佩服,那是何等自豪!内心获得愉悦感。该评价语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简单的好坏之分,而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导向和动力。

师:你同意这个猜测吗?(大部分学生摇头。)

生2:底面积乘高。

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等待……)

师: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

生:能。

师:想试试吗?(各合作小组立即行动,组长作了分工,用学生课前准备好的圆柱体萝卜或山芋尝试切拼。)

(老师尽可能地参与多组活动,并指导组与组之间的互评。)

师:自己认为你获得成功的组请举手,(有一半小组获得成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发明家爱迪生经常要经过上千次实验才能成功一项发明,失败了,下次再来。下面请合作切拼成功的小组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切拼的。

评析:评价没有忽视失败的同学,言外之意:只要认真参与做了,哪怕失败了,也能获得一些经验,老师仍然欣赏你!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要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教学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真正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生:因为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根据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再沿着高的方向切,就可以拼成长方体了。

师:说得真精彩(竖大拇指,鼓掌)。

评析:利用体态语,和学生共同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分享成功的喜悦,产生心灵的共鸣。

师:切拼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小组讨论上面的思考题。)

生:体积没有变,底面积没有变,高也没有变,只是形状变了,由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了。

生:所以圆柱的体积也是底面积乘高。(师板书,并写上问号,鼓掌。)

评析:带领全班同学鼓掌,再一次共同感受成功。

师:这样的证明你信服吗?

生1:信。

生2:不信。

师:怀疑得好!为什么?

生3:因为我感觉拼成的不正好是一个长方体。

师:你真爱思考,同学们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长方体。

评析: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公式的理解、公式的运用,而且是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

生1: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虽然是近似但我还是信服,因为我想象:如果分的份数越多它会越接近于长方体,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可以得到证明。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还能用旧知识证明新问题,真不简单!

师:计算圆柱的体积需要哪两个直接条件?

生:底面积和高。

(出示例题,学生尝试计算体积。)

指名(后进生,两两合作)板演,学生动作很慢,但态度极其认真,其中一组学生明显地看出在互相帮助。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完,但板演的同学动作很慢。

师:我们大家一起欣赏××的认真态度,一笔一画都在尽力写好,就连这个句号,写得都很认真,真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评析:发展性评价希望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优势,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通过这种评价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发展。认知评价与情感评价相结合。

生:不,有不足之处,答里的单位名称写错了,应该是立方厘米,他写成平方厘米了。

师:(边说边修改)如果这样订正一下,就锦上添花了。

评析:纠错不漏痕迹,让错的同学“悟”出自己的不足,帮助改错的同学同时获得成功感。在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不再只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反馈老师引导的平行双线型的学习,而是来自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生个体智慧的碰撞和信息的交流,这是一个强大的网络化的学习体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的不是教师个人的备课所得,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集体智慧的整合。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也不仅仅只是知识,而是人际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师:认为自己没有错误的同学为自己鼓掌!

(回应课始的估算,拿出引入时估算体积的圆柱。)

师:如果请你测量所需要的数据,你打算测哪些数据比较方便,底面积吗?

生:底面积不容易直接测出,我觉得可以测底面半径或直径,和高。

师:选择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同桌合作测量并计算你手里圆柱的体积。

师:谁愿意向同学们介绍你们测量的数据和计算的结果,并和你的估算结果进行比较,接近吗?

生:我测量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15厘米,体积:(10÷2)2×3.14×15=1177.5立方厘米。和我们的估计结果相差很大。

师:愿意说你们估计的是多少吗?

生:我估计三百多立方厘米,我同桌估计的是五百多立方厘米。

师:各组估算差距小于一百立方厘米的请举手。(一半以上的小组举手。)

师:你们的估算能力还不错,认为自己估算能力还不足的要学会经常自觉地估算,生活中用处很大。

评析:为了全面真实地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需要把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对于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生1:今天我和我们小组同学共同努力,成功地将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变化前后的联系。顺利找到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师:自豪吗?(生笑)

师:你认为本节课谁的表现最出色?

生1:我认为我的表现最出色,因为我最先发现的问题最多。(全体同学鼓掌)

……

评析:促进自我评价自我觉醒。

总评

一、认知评价和情感评价相结合,以情促知,知情共育

一句句亲切鼓励的话出自老师肺腑,沟通了师生之间理解和情感,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受。学生把老师对他的鼓励化作行动,生双方都乐于接受对方信息,师生之间的情感相互促进,这种积极的情感氛围给课堂教学来全新的感觉,师生的默契令双方精神振奋。教师恰当而充满激情的评价语,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二、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多方面的评价,激活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交往的能力,激励了学生奋发向上、互相合作与竞争,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尤其促进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培养了学生独立主的个性化品质,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与学习交往中得到和谐的发展。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全方参与的课堂才会产生心理共鸣,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