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统计”课...

“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 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校运动会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吗?(稍停)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颗激动的心去重温运动会,好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运动会比赛的场面:跑步的──扔垒球的──跳远的──跳高的。

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谁得了第一名。

生2:我想知道男运动员有多少名,女运动员有多少名。

生3: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你打算怎样统计?

生1:按高矮统计。

生2:按男女统计。

生3:把每一项比赛人数合起来。

小结:通过你们精彩的介绍,老师明白了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原来有许多不同的统计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学生亲身经历的、喜闻乐见的情境,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渗透了统计的多样性。]

师:真巧,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也在举行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去瞧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 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面。

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小猴有多少只,小狗有多少只,小兔有多少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你打算怎样统计?

2.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表。

生:数一数小猴有多少只,小狗有多少只,小兔有多少只,然后再合起来。

师:这是按动物种类统计。

出示:

师:还可以怎样统计?

生:数一数跑步的有多少只、跳高的有多少只,然后再合起来。

师:这是按比赛项目统计。

出示:

小组合作,选一张本组最喜欢的统计表进行统计。

3. 选两组不同的统计表让学生上台汇报。

4. 师:通过这两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5. 推荐统计表。

师:在比赛现场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厨师大象和裁判长熊猫,要求同学们向它们推荐最合适的统计表,并说明理由。

生1:我想向厨师大象推荐动物种类统计表,因为大象是厨师,它做饭时要了解各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喜欢吃什么,喜欢吃就做,不喜欢吃就不做,如果不了解可能就会浪费。

生2:我想向裁判长熊猫推荐项目统计表,因为熊猫是裁判长,它要了解都有哪些项目,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比赛。

师:通过同学们精彩的介绍,老师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统计,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设计意图:通过向两动物推荐统计表这一教学环节,渗透统计的实用性。]

6. 渗透奥运精神。

师:说到运动会,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奥运会,你们通过课前查资料,了解了奥运会的哪些知识?

生1:我知道2004年的奥运会在雅典举行,中国得了32枚金牌,排名第二。

生2:我知道奥运冠军刘翔很厉害。

生3:我知道在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排名越来越高。

师:老师真佩服你们知道的真多,那么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你想说些什么?

生1:在中国北京举行。

生2:我想说中国加油,北京加油。

生3:我想对运动员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生4:我希望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中国队能打败美国队,夺得第一名。

[设计意图:由运动会联想到奥运会,主要是对学生渗透奥运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情感教学达到了高潮。]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1. 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和最喜欢的球类活动,填写下表。

选两组到展示台前汇报。

提问:根据本组统计情况,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生:我发现我们组喜欢看动画片的比较多,我想让电视台的叔叔阿姨多放些动画片。

生:我发现我们组女同学在选择球类活动时很犹豫,她们都不大喜欢球类活动,我希望她们的爱好再广泛些。

2. 游戏。

游戏方法:从袋中摸积木,先猜颜色,再猜形状,然后每组选一人上台抓,最后分组统计共抓了多少块积木,比一比哪一组抓的多。

分组上台汇报:

生1:我们组是按颜色统计,红的5块,黄的3块,绿的1块,蓝的6块,一共15块。

生2:我们组是按形状统计,长方体1块,正方体4块,圆柱3块,桥洞形的1块,共9块。

小结:同学们,老师为你们猜得既准又快感到骄傲!为你们能选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而感到自豪!并向抓的多的组表示祝贺!

[设计意图: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抓住这一特点设计本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尽情地摸、猜、说、做,真正体验到了学数学和做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情感再次升华。]

3. 欣赏。

电脑出示第一组画片:大红的花──粉红的花──黄色的花──白色的花

学生边欣赏教师边配乐解说:其实统计的多样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就让我们走进花的世界去感受一下吧。你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黄的像锦、白的像雪真是五颜六色,令人目不暇接!

提问:这是按什么来统计的?

电脑出示第二组画片:报春的使者迎春花、春梅、梨花、桃花──荷花、海棠花──菊花、桂花──腊梅。

师配乐解说:报春的使者迎春花、春到梅花山的春梅、桃花;夏季的荷花,被誉为出水芙蓉,有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秋天的花,同学们最熟悉的一定是菊花吧,有红的、黄的、白的、绿的,真是品种繁多,令人叹为观止;瞧,这是腊梅花,她凌风傲雪、不畏严寒。

提问:刚才这组画片是按什么来统计的?你还想说什么?

生1:这是按季节来统计。

生2:这些花还可以按叶的形状来统计,直一些的、弯曲的。

生3:我想按开放的和含苞待放的来统计。

生4:我想按开花后有种子的和没种子的来统计。

师:真没想到你们观察得这么仔细,统计的方法如此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会统计多样性的同时欣赏统计的美,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各科教材要相互渗透的意图。]

四、课堂总结

师:其实,统计的多样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就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教学评析】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如果教学时只注重认知过程,忽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感的调动,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数学学习苦而无味,甚至厌学。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易兴奋,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能达到以情促知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尝试。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

教材内容及其呈现方式与学生情绪有密切关系,生动有趣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热爱数学。我想选一个学生亲身经历、深有感触的情境。正巧我校刚开完运动会,于是我决定用这次运动会作为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同学们,还记得校运动会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吗一语打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学生立刻兴奋起来,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我乘机引导,把话题巧妙地引导到统计班里同学参加的运动项目上来,学生非常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内容的呈现方式

根据内容的特点,将抽象的、静态的数学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可使学生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发展。例如,教学中我用积木做游戏,先让学生猜摸的是什么,学生都喜欢猜,都想上来猜。再让学生拿积木,看哪组拿得多,学生更起劲。在这种生动的情境中,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另一种游戏与娱乐,甚至觉得是一种玩耍。又如,我设计了欣赏统计的美,以音乐特有的旋律,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情境中,学生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听到优美的音乐,仿佛置身于百花园中,从而在欣赏美的同时,体会统计的多样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