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的估计》教学实录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人教版数学...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的估计》教学实录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的估计》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的估计》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用眼看、用脑想、用心估、动手量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明晰常用长度单位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估计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是多样的。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估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索估计的方法。

难点:对长度的估计。

教学准备课件、盒子、估计学习单、我是估计小能手的标志、彩带等。

教学场景布置学生周围有一些长度分别是7厘米、3毫米、2分米左右、3米左右的物品,以及剪刀、线、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

1.师:在长度单位这个家族中,咱们已经认识了哪些?

生:我们已经认识了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师:1毫米有多长:谁能比划一下?(一学生比划)

师:那么1厘米、1分米、1米呢?(众生依次比划)

[随想:通过组织学生比划l毫米、l厘米、1分米、1米,唤起学生回顾曾经学习过的识,进一步明晰常用的长度单位,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材料:四条不同长度的彩带:120厘米、90厘米、70厘米、30厘米、一个礼盒)

1.师出示四条不同长度的彩带和一个礼盒(实物)。

师:大家学得真好,小朋友,开学到现在,大家都在争做助教级的小小数学家!蔡老师想给每一位评上的同学发一份奖品,已经包装好了,只是还想在上面用一根彩带美化一下,你看就是这样。(再出示课件)

全体学生了解信息。

师:现在有四种不同长度的彩带,不考虑颜色,你认为选择哪一根比较合适?

生1:我想选择第二根。

生2:我想选择第三根。

生3:第一根太短了,第四根太长了,我认为第二根或第三根都可以。

师:大家认识统一了,这根太短,而那根又太长,那么剩下的这两根究竟哪一根更合适呢?

2.教师提供信息。

师:再给你一点提示:假如这个盒子的宽是10厘米,高是5厘米也就是厚5厘米,蝴蝶结是40厘米,现在你获得了什么新的信息?(课件演示)

生1:我知道了这根带子的长是70厘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10+10+5+5+40=70厘米。

师:谁听懂了?

生2:他的意思就是宽是10厘米的有两条、高是5厘米的也有两条,再加上蝴蝶结40厘米就是70厘米。

3.教师抛出问题。

师:知道需要70厘米长的带子,那么,哪根带子是70厘米左右的,这节课让我们来做做估计小能手吧!(出示课题)

『随想:教师提供不同长度的彩带,让学生根据礼盒的大小选择带子,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估计的必要性,使学生明确了研究的课题,使学生学有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究估计的方法

1.出示估计建议。

师:先来看看估计小建议吧!

出示:请独立思考估计方法,并进行估计,然后在组内交流(你是怎样估计的).准备全班交流。

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后,与特别需要辅导的同学共同探讨。

『随想:提倡独立思考后再合作交流、全班交流,避免了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为师生、生生、组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3.组织交流、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估计方法适时板书。

组1:我们小组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先对折几次,估计一小段的长度,再算一算。

师:你们认为一小段比较容易估。

第二种方法是我的一柞大约是一分米,用自己的手去量一量共有多少柞。

师:用你的手作尺子,真方便。

组2:我的一个食指的长大约是5厘米,用食指去量一量。

组3:我们还有补充:1米大约有这样长(一边说一边演示),这根绳子与1米进行比较,大约是70厘米。

组4:我们组一位小朋友的尺子是20厘米,我们估计这根带子大约有4把尺子不到一点点,所以我们估计有70厘米。

师:是呀!对自己的尺子有多长再清楚不过了,以它为标准真是好办法。

组4:我个人还有一个办法:我们家一只钟的长是30厘米,这根丝带大约有两个多一点,所以我估计它有70厘米。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的估计》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的估计》教学实录 师:你对它有很深的印象?生点点头。

师:真没想到,你们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估计方法,有的通过对折先估计一小段,有的利用自身的尺子,有的与一米进行比较,而且有一点你们都想到了一起,都要选好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标准,再来进行比较估计,对吗?(板书:选好标准)

师:让我们实际测量验证一下吧!(一生上台测量)

[随想:学生在从估一量一估的活动中,获得了相应的长度的带子的表象,并使表象从模糊到清晰,试图让估计的结果近乎精确]

四、实践活动

1.自由选择伙伴、选择物品进行估计并填写一份估计学习单,学生自主选择伙伴自主选择物品开始估计。

师:这些方法挺管用,在实际生活中,当不需要精确测量一个物体长度时,我们就可以采用估计的方法得出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那么你现在最想估计你旁边或者周围的什么物体呢?

生1:想估计桌子的长 生2:估计凳子的高

生3:估计黑板的周长生4:老师手上的粉笔

生5:黑板的厚度生6:窗帘的长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师:接下来可以自由选择伙伴。

任意选择黑板上的三个进行估一估、记一记。

我们是估计小能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的估计》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的估计》教学实录 众生自然地在座位边跨了一步又作了估计。

生1(矮个子):有30多厘米吧。

生2(中等个子):我的步长40厘米左右。

生3(班级最高的):跟蔡老师差不多。

师:看来不同的个子,他们的步长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咱们还可以用自己的步长估计比较远的一段距离。

[随想:从学习内容体现了小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在落实目标上也关注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心理安全、自由的状态下主动地投入学习]

五、总结反思

师:时间过得很快,该要下课了,咱们来填填收获

卡吧!请你用手势表示。

课件依次出示

我的收获卡

(1)今天你学得开心吗? ●●●( )●●( )●()

(2)这节课,你积极参与了吗? ▲▲▲()▲▲( )▲( )

(3)你是几星级估计小能手? ★★★( )★★( )★( )

教师给三星级估计小能手颁发标志。

师:看了大家的自我评价,我还想听听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l:我能估计一些长度了。

生2:我学到了估计的一些方法。

生3:用自己的步长可以估计较长的距离。

生4:听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生5:我是三星级估计小能手。

师:你还有什么遗憾吗?

生1:时间太短了。

生2:我估计的还不够准。

生3:我还没有深入地研究估计。

师:我最大的收获是再次能和喜欢思考、积极探索的同学交流、对话,知道了估计的方法有很多,我的遗憾是还有一些同学没有回答过问题,没有展示自己的成果,让我们把遗憾在下一次补上吧!

[随想:个别化的收获卡的填写,体现了小班个别化教学以及再次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同时也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

总评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技能,在内容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人教版教材编排较好地体现了课标提出的要求,在学生已建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这些长度单位观念及已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安排了估计这一小节教学内容。

蔡武娟老师执教的估计一课有如下三个特色:

1.灵活、合理地处理教材。当前在课程改革中,对教材的使用出现两种极端。一是对教材过于依赖,过分忠实于教材。不敢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文化背景对教材中的数学情境、例题进行适当的调整,更不敢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另一个极端是过分不忠实于教材,担心学生学得不深、不适,补充了许多老教材的东西。蔡老师灵活、合理地处理教材,在探究估计方法的教学中表现尤佳。教材两个例题仅呈现估计的情境,缺少学生如何获得估计能力的具体指导,教学的操作性不强。这节课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交流了如何估计70厘米彩带长度的方法,学生探究出来的方法非常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现实,真是太精彩了。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叉弥补了教材的不足。

2.辩证地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的关系。自主探究应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自主不是放之任之。教师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蔡老师在探究估计方法和实践活动这两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整理估计的方法,自主选择估计的对象和合作伙伴,在教师引导下情绪高涨地汇报估计成果。可谓是放得真心、实在。收得及时、自然。

三是尊重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评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评价已非教师的专利,多元评价已成为主流。这节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仅有学生对学业的自我评价(如:星级估计小能手),还有非学业的自我评价(如今天你学得开心吗?这节课你积极参与了吗?)。尊重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评价,这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