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俗语说:吃一堑,长一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过课后,我总有或多或少的感慨与反思。针对自己《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我们四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我认真思考了课程标准中关于字母表示数部分的目标要求,注意到在原有知识技能的掌握应用要求上,怎样“注重、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十分重要。所以我设计了试图让学生充分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的教学环节。
1、课的一开始,我试图用生活中的大量含有字母的例子引入下面的课题。但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似乎效果不是很理想。我课后反思、总结,发现这些例子虽然在表面上联系了生活,但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数学元素与内涵,没有为下面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联系。我思考能不能就此改一改,将一开始改为听“第N次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故事情节中,体会第N次这个“N”到底指第几次,直接将“N”与数学、字母与数学联系起来,也许更合适一些,引导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更深刻些。
2、字母简写的过程,知识点相当多。很多地方并没有开展探究的价值。在试教时我采用“自学”方式,但学生普遍理解有困难。因此,在教学方式选择上,部分环节我选择了以老师讲授为主,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接受来巩固认知,节约了教学的时间资源,优化了教学程序。但在具体处理时,个人认为还可以更讲究教学层次,更精当些。
3、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在课的结尾,我引入A=X+Y+Z。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是“浅尝而止”,并没有加以的情感维度的延伸。课后,我也在反思: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的理解。也许这样更有利于在课堂上渗透人文精神,树立积极的价值取向,而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是极具潜在教育意义的。
纵观全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能多提宝贵意见。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考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心得交流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3年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
人教[2012]版数学一上《5、4、3、2加几》ppt课件2
人教[2012]版数学一上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一上1.1《数一数》ppt课件2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一上3.1《1-5的认识》ppt课件2
人教[2012]版数学一上《5以内加减法》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一上3.1《1-5的认识》ppt课件1
人教[2012]版数学一上《比一比》ppt课件
人教[2012]版数学一上《5、4、3、2加几》ppt课件1
人教[2012]版数学一上《10的认识》ppt课件
人教[2012]版数学一上第七单元《认识钟表》ppt课件1
2013年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比高矮长短》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一上3.1《1-5的认识》ppt课件4
2013年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六单元《10的认识》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一上3.2《加法减法》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一上5.1《6和7》ppt课件3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一上4.1《认识立体图形》ppt课件2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一上4.2《认识平面图形》ppt课件4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一上5.1《6和7》ppt课件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一上4.2《认识平面图形》ppt课件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一上3.3《0的认识》ppt课件2
2013年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立体图形)PPT课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一上5.2《8和9》ppt课件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一上4.1《认识立体图形》ppt课件1
人教[2012]版数学一上《10加几和相应的加减法》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一上5.2《8和9》ppt课件2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一上5.1《6和7》ppt课件2
人教[2012]版数学一上《5、4、3、2加几》ppt课件
人教[2012]版数学一上第七单元《认识钟表》ppt课件
2013年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三单元《5以内的加法》PPT课件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