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一、深入学生,选择素材,创设情境。
对一个学科而言,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课余,我特别关注学生喜欢玩什么,怎么玩,并从中得到启发,将学生玩的素材巧妙、合理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亲近、亲切感。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时,当我把长方形卡通画片呈现给学生,他们的“情”即刻“热”起来:“好漂亮的画片!”接着,我将画片平移至右,显现长方形画片阴影框架图。实物画片与框架图形成鲜明的对比,既为今天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又为以后学习面积埋下伏笔。同时,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丰富多彩的,绝对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计算、公式、法则的问题。多彩的画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想玩一玩、拼一拼、算一算。
二、学玩结合,探索创造,发展能力。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一边列出算式,一边用图形(小棒或线段)展示解题思路,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亲身体验,构建数学模型,经历了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份画片,满足了他们“给我一张吧”的愿望;“你能用这些画片拼成新的长方形吗?”激起了学生原本就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因此他们在拼图游戏中能大胆构思、创造,相同的拼法,不同的解法;或不同的拼法,相同的解法。特别是学生在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画片连拼成长方形时,由2张画片、3张画片、4张画片的连拼,联想到10张、100张画片连拼成长方形时,由2张画片、3张画片、4张画片的连拼,联想到10张、100张画片连拼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按这一规律推导出若干张正方形画片连拼成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游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主体、积极的、有自信的、主动探索的、集体合作的基础上,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的思维在此间产生了质的飞跃,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让我惊喜、让我感叹!
浙教版数学七上课件-有理数的乘方1
浙教版七年级上数学课件-角与角的度量(1)
六年级他数学立体图形的公式整理
浙教版数学七上课件-整式
七年级数学上课件-图形的变化课件
七年级数学上课件-平行线的判定(一)
鲁教版七年级上线段的比较和度量课件
鲁教版七年级上线段直线射线课件
七年级数学上课件-平行线
浙教版数学七上课件-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
七年级数学上课件-平行线的判定(二)
浙教版数学七上课件-平方根
浙教版七年级上数学课件-线段、射线和直线(1)
浙教版数学七上课件-代数式
小学升初中数学模拟试卷(二)
浙教版数学七上课件-准确数和近似数
小学升初下学期数学综合模拟试卷1
小学升初下学期数学综合模拟试卷
浙教版数学七上课件-立方根
鲁教版七年级上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课件
小学升初数学综合模拟试卷(1)
小学数学升学模拟试题1
浙教版七年级上数学课件-相交线(2)
鲁教版七年级上相反数与绝对值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上数学课件-相交线(1)
浙教版七年级上数学课件-线段、射线和直线(2)
2007年笼册小学小学数学毕业模拟试卷(二)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课件-能追上小明吗
浙教版数学七上课件-实数的运算
浙教版七年级上数学课件-余角和补角(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