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毫米的认识长度单位认知的扩展。让学生练习生活,感悟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不够用的,在实际测量中,还有很多东西是不到1厘米的。因此,认识毫米是实际的需要,由此产生一种学习的动机和需求来。

一、复习引入。

1、T: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2、T: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1米=100厘米)

3、T: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T:真能干!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测量。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T: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你们手里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书,喜欢吗?那你能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吗?在小组里说说!

学生小组交流,交流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2)T: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不同的长度,到底哪些同学估计对了呢?请你们自己量一量吧!

学生动手测量,老师注意提醒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尽量测得准确一点,为毫米的认识做铺垫。

(3)T:把你测量的结果在小组里说说!

(4)T:谁来说给大家听?……刚才哪些同学估计的数比较接近你测量出的实际数据的,请举手!真不错!

(5)T:刚才老师听到有几位同学说出了“比15厘米多一点”、“不到14厘米,还差2格”……这样的话,证明这些同学测量得非常仔细,观察得非常认真。同学们,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6)教师在屏幕上出示放大的1厘米图。

T:瞧:这是放大的1厘米,有的同学刚才就已经发现了,1厘米被分成了许多小格,那其中的1小格表示多长呢?谁知道?

T:对,其中的一小格就表示“1毫米”!数数,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

T:对,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也就是1厘米=10毫米(板书)

自己读读!

【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得出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7)T:用手指比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谁来说说?

T:出示书上的图:1毫米大约有1分硬币那么厚,你们桌上有硬币,自己感受一下1毫米的长度。

(8)T:一起比比,1毫米大概有多长?那你能说出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做单位吗?

(9)教师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测量得非常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2、完成“做一做”。

屏幕出示做一做得3幅图。

T:请同学们准确的读出这三种物品的长度各是多少,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题。

2、活动:用毫米量。

毫米的单位很小,学生要建立起毫米的长度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注重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充分让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并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同时,多样的数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建立了毫米的长度概念,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