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今天,尝试上了一堂数学网络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借助网络,展示具体的图形、形象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并结合学生动手操作,运用试一试、剪一剪、围一围、折一折等方法,通过不同折法,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从而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当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中,验证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先把纸对折,画上简单的图案,然后再剪,剪好后再展开,就成了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本节课教学中,由于三年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不高,(上网速度慢、文字输入慢)再加上学习内容比较多,因此,尽管博客网站图文并茂,完全照课本内容顺序安排,有难度的地方还有提示,比较适合学生自学,但是,还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大的感受是:首先要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把握好,学生在课堂上不需要所有的内容都进行回复,这样会浪费时间。第三,我觉得专题博客网站更适应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因为学生接受能力有强有弱,不可能象学生做操“齐步走”一样学习,再说网站上还有很多没有学习的拓展性的内容,如:进入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进入超级链接,可以到其它有关网站上进行学习,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给课堂教学以补充。因此,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引导,而不是结束,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使数学学习由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专题BLOG网站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更有价值。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课》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2)》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天地》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用四舍五入法试商(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角的度量)》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角的分类和画角练习课)》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数与代数(2)》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角的分类和画角)》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应用广角》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画垂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练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2)》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的世界(2)》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