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轴对称图...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前言]: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新课标(实验稿)指出:“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从新课标颁布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我们应把本该生动的课堂还给他们,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新理念,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实验中我上了《轴对称图形》一节课,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概述]:

片断(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我们来欣赏一个画面:(出示情景同时播放婚礼进行曲)

师:看到这中式的喜庆场面,听到这西式的婚礼进行曲,想象一下我们来到了一个怎样的现场?

生:我们来到了一个非常神圣的婚礼现场。

师:我们看到了哪个特殊的“字”,就让人想到是在办婚事呢?

师:观察刚才的画面,那些部分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画面中的大红双“喜”字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剪喜字是应用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剪的,看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引入学生的生活画面:由喜庆场面学生比较好奇,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找画面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即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片断(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师谈话: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明白哪些问题呢?

生:我想明白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对称轴?

生:我想明白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我想明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生:我想明白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生:我想明白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

2.学生进行自学。(边自学边实验)教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了自学。接下来,请各位同学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一下。

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了自学,又把自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了一下,各小组讨论的非常激烈,我想: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全班汇报交流。

生:我们小组通过自学和交流,明白了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你是如何得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结论的?

生:我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师:你能把实验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看吗?

生:找来一张纸,对折后,在一边画出图案,然后用剪刀剪下。把剪下的图案展开,就成了一幅轴对称图形了,中间的这条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

师:除了可以剪成松树,还能剪成什么图案呢?

生:五角星、太阳、蝴蝶、双喜等。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左右两边都一样。

生:两边是对称的。

生: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生: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像松树、红花、蝴蝶这样的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1、可以用眼睛看;2、可以用手折一折,如果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还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课件呈现:下图),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这8个平面图形,动手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对称轴。

生汇报:说清判断的依据以及注意比较同一图形的不同对称轴。

师:指名说说上图中哪些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一般三角形的“非对称性”等腰(边)三角形的“对称性”,并由些类推到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片断(三):“画”对称,感受对称美

(1)师: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对称图形。自然界中冬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春有竞相开放的鲜花,动物、植物中也都有对称图形,你们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蜜蜂、花、雪花、松树……图。

(2)师:对称是一种美,对称美又是数学美的一种,它能使物体具有饱满、平衡、匀称、圆满的感觉,人们利用事物的对称美,创造了许多美丽而壮观的奇迹,请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人类创造的埃菲尔铁塔、天安门、东方明珠电视塔、宫殿、隐形飞机、卢沟桥……图。

(3)师:既然轴对称图形是如此美丽,我们何不用它们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想一想,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图形来美化教室呢?

[反思]:

1、立足现实,活跃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引入轴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2、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乃至精心设计的美化教室……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3、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让学生装扮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