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加乘减》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乘法这节课是在基本掌握了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对一些生活现象能用数学方法正确列出简便算式,并能根据算式的意义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开课出示主题图后,学生根据主题图中的情况列出算式。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可以列(1)3×3+2=11;(2)4×3-1=11这两个算式。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生1:我看见前面三棵都有三个玉米,第四棵只有两个玉米,所以我用第一个算式。生2:我看见小熊拿走了一个,如果不拿走这一个,那么原来每棵都有三个玉米,所以原来有4×3个玉米,再减去小熊拿走的一个,所以我认为是第二个算式。我接着问:你觉得哪个算式好一些?为什么?生:我觉得第二个好一些!因为小熊拿了一个所以减一个,与图意相符合。生:我觉得这两个算式都可以。师对同学们的意见进行肯定。你们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示图上的玉米总数?这时有一部分学生才想到:3332=11这一算式。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前面两个算式比第三个算式怎么样?生:简便!。对只要简便就是好的方法,所以我同意这两种算式都是很简便的。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与前面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生:这两个算式中都有乘法。师: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相互进行讨论。生: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减法)。师出示算式124×3,这个算式应该怎么算呢?学生都受到前面的影响(依次计算)。师问:乘3,谁乘3?是124的和乘3还是4乘3?学生这时有意识地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究竟是谁来乘3?。于是大家得到了共识:是4乘3,那么12加什么呢?由此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的题应该怎样算?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到了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原则。师: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许多事情是要讲究优先的:比如:残疾人坐车优先、军人看病优先等待。乘法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这些特殊人一样,在计算的时候都应该优先。从而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顺序。
通过本课教学,我认为只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才能将知识深刻掌握。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精讲
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一数学二次根式讲解
青岛版初一下册数学达标检测:科学计数法
初一数学知识点讲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点
初一数字知识点总结—二次根式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巩固训练: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十章随堂练习10.2平行线的判定
关于实数的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第八章第1节随堂小考初一
有关分式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之有理数归纳总结
初一数学知识点之第十章实数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整式和因式分解
初一数学知识点:圆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因式分解数学》随堂测试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之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一次函数
七年级数学四单元习题训练平行线的判定
初一数学知识点:整式加减
七年级数字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的概念
初一数学四边形知识点
精编初一数学同步测试之多项式乘多项式
初一数学知识点:四边形
初一数学四单元习题小测第1.1课时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
初一二次根式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整式和因式分解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实数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