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我长高了》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我长高了》教学反思
《我又长高了》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我在课前备课时曾为怎样引出课题而大伤脑筋。后来,我决定带所有的学生实际测量一次身高,一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长高了;二是让他们体会到测量在生活中的用途。由于前一节课,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厘米”我特意告诉每个孩子以“厘米”为单位的测量结果。测量过的学生已经在卫生室的门口比起了高矮,甚至有的孩子兴奋地告诉大家“我又长高了!”
课上一开始,我问孩子们:“第一节课我们去测量了身高,同学们测量后都非常高兴,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我发现自己长高了。”我随即板书课题,接着问:“你们究竟有多高呀?”“谁想知道老师有多高?先猜一猜吧!”然后,给每个小组一根和教师身高等长的绳子“请小组合作,用昨天学过的‘厘米’为单位,在2分钟之内测量出教师有多高?”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致,都想知道老师到底有多高,小组合作测量起来。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是在预料之中的,我这样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到:在短时间内用“厘米”为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既慢又容易出错。汇报的结果是:有3组没有测量出来,只有1组测出了接近正确答案的结果。我趁机告诉大家:“你们测量得慢是因为‘厘米’是一个小朋友,今天如果认识一个大朋友,你们就会很快很准确地测出结果,他就是‘米’。”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
上面的谈话导入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效果很好,学生沉浸在自己长高的喜悦中,愿意了解和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成长的快乐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心理空间。情境设计不见得非得是童话等虚拟的东西。这样的谈话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整节课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互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巩固新知,形成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我发现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如果能更细致些,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如:
1、在认识了1米有多长后,学生对1米和1厘米能建立不同的表象,正确的区别,并能正确估计课桌的长度。在此之后,应指导学生用米尺去测量,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正确测量教师的身高。
2、在数学活动是应在注重活动形式注重全体参与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组织和活动的效果。如果活动这样设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把学生分成两组,以组作裁判,出示结果或判断对错,另一组参加活动;然后交换。题目也进行了调整,增加6—8题,活动的效率会有较大的提高。
3、在板书“米”后,一个学生大声说:“米,大米的米。”在出示小房子的图让学生判断单位时一个学生又说:“我家的房子上没有烟囱。”这些充分表明:学生愿意说,有强烈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但他们不知如何交流,如何
绕一个主题或一个交流的中关键话题去发现问题,表达想法。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深入研究,悉心指导的地方。
2017备战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计算类型
2016中考数学几何备考:圆的相交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线和角》课后练习题:冀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随堂检测题:《两位数被一位数除》
2016中考数学几何基础考点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017小升初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模拟试题
2016年2016年初二数学上册近似数家庭作业
必备的三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初三数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家庭作业题2016
高三数学备考方法(2015—2017)
2017小升初数学分数乘法复习试题
高三数学证明题推理方法2016
高三数学必修五不等式质量检测(人教版)
2016—2017年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三必修五数学第三章知识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及线性规划问题
2016高三必修五数学等比数列基本性质
精选小升初数学模拟题及答案
高三数学笔记误区讲解
2016鲁教版初三上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家庭作业题
2016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家庭作业
人教(新课标)初二上册数学整式的乘法家庭作业
高一数学期中命题易错知识点:四种命题的结构不明致误
2017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
2016中考数学四边形考点:梯形的定义、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判定
2016中考数学四边形知识点:多边形三线
2016中考数学几何知识点:圆的相切关系
青岛版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后训练题:《角的初步认识》
高三必修五数学等差数列基本性质知识点整理
高三数学考试抢分技巧讲解
2017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