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0的认识》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0的认识》教学反思
上完了《0的认识》,感慨颇多。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设计《0的认识》一课中,考虑到学生对0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部分学生知道0表示没有的意思,并会计算简单的有关0的加减法,因此设计该课教法时能从学生的实践出发,主要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本主题图。本课教材设计是先认识0表示没有的含义,再认识0表示起点的含义,接着教学0的书写,最后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由于考虑到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0,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时,把本课教学内容编成一个有关小猴子的故事,把有关0的加减法的认识蕴涵在0的认识中。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对小猴子的情景很感兴趣,并且教学情景有连贯性,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没有打破教学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热衷于学习无需教师过多的组织教学.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教学中,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睛”,让学生观察小猴的表情,然后再采用帮小动物排队的动画形式呈现,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活动;其二创设了一个学生自由交流(谈谈在
什么地方看到过0),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它东西表示“0”吗等想一想,动一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3、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认数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0的认识》就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起点的理解中,老师反复让两个学生在同一起点、不同起点进行跑步比赛,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门、黑板等来了解“起点”,加深“0”的两种含义,在体验中学习这一内容(0的意义)的必要性。
总之,感到学生学的认真、轻松,对0表示没有,又表示起点的意义掌握的不错。
留下遗憾:
开学以来的半个月,学生们还没完全适应小学的学习,课堂纪律不是很好。第二,在让学生观察起点,有的学生没有“尺”,而我课前没有叫学生去其它班借。所以个别学生就缺少了一次仔细观察的机会。
2015年二年级第二册数学寒假作业卷(苏教版)
2015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寒假作业练习试卷
2015年二年级寒假作业数学题
15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寒假作业试卷(青岛版)
2015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卷(苏教版)
2015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寒假作业试题
2015小学二年级数学寒假练习题
2015小学二年级寒假数学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册寒假作业试题2015年
小学三年级2014年寒假数学日记
小学生2015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
2015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学年寒假作业卷
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第九单元总复习试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安排表
15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寒假作业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第九单元总复习试题
小学二年寒假假期作业本数学答案
2015小学二年级寒假作业冀教版附答案
二年级下册寒假作业数学练习题
二年级寒假作业的答案数学(北师大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第三次月考试卷
小学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练习设计
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单位转化专题试题
2015年小学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卷
2015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学年寒假作业卷
2015小学二年级寒假作业本数学答案
2014年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第二册寒假作业题
2015小学二年级寒假作业练习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学年寒假作业(附答案)
15年小学二年级寒假假期作业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