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师: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你是怎样想的的?结果是多少?为什么?)
生1: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1/3米。
生2:1÷3=1/3(米)
生3:总量÷份数=每份数
生4:可用线段来表示
师:把2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生1:2÷3=2/3(米)
生2:不,应该是1/3米
师:你们能分别解释一下原因吗?
当这里学生似乎有些糊涂的时候,不知1/3米和2/3米有何区别时?老师及时的出示两段线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了第一题和第二题的区别,问题也随着解决了,数学课中抽象的东西很多时候就需要像线段图这种直观的图形来解决。
教学片段:
师:把3块圆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块?(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生:3÷4=3/4(块)
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是3/4块吗?
验证3÷4为什么等于3/4这一过程,这里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学生自己来说一说为什么?学生利用手中现有的材料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在整个教学的过程,教师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教师给学生留与了操作的空间,为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生发问题,并在充分的讨论和思考中使学生相互解决问题,奠定了学习的基础。同时,在教学的过程,教师挑起“矛盾”,引发疑问,引起争论,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因此,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必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一个促使学生的问题不断解决与生成的课堂。
数学脑筋急转弯:几个子女
数学脑筋急转弯:四减一等于五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熨烫衣服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数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数学脑筋急转弯:夜黑风高的晚上
数学脑筋急转弯:丢钱
数学脑筋急转弯:切西瓜
数学脑筋急转弯:吹蜡烛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卖玩具
数学脑筋急转弯:组合数字
数学脑筋急转弯:富豪的东西
数学脑筋急转弯:排列队形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水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倒拔垂杨柳
数学脑筋急转弯:看棒球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谁亏了
数学脑筋急转弯:放大镜
数学脑筋急转弯:裁缝剪呢料
数学脑筋急转弯:时针和分针重合
数学脑筋急转弯:棒球比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篮球鞋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买鱼
数学脑筋急转弯:手指受伤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馒头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猫吃老鼠
数学脑筋急转弯:学生排队
数学脑筋急转弯:洪水淹桥
数学脑筋急转弯:舔冰棒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