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册北师大教材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认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
首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他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的特征回答。这里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的判断每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的。
我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什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一条线来安排教学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深度钻研和对学生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在预设学生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只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个面一个面的面积依次相加;二个面二个面的一对对相加;先求出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对于今天金校长提出的把侧面的四个面展开看成一个长方形求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的巧妙方法却没有考虑到。实际生成时,学生只说出了其中的一种简便情况,如果我在课前有更深入的研究,还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找出第四种方法。对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归纳,学生和我也只总结出了文字公式,还应简化成字母公式,便于记忆和书写。
实践表明,只有深入研究、充分预设的课堂教学才能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才可能出现意外的惊喜和美丽的风景。以后教学中我将在课前加大研讨、分析力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初中数学函数的图像教案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数学试卷
2014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带答案(五套)
九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06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2006年北京二中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答案
2014中考数学名师教学笔记:图形与证明
2014中考数学名师教学笔记:数与式
江苏大丰市2014年中考模拟数学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复习资料
2014中考数学名师教学笔记:信息类问题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
06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答案
北京市崇文区初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数学试卷答案
06年北理工附中初三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
2014年陕西中考说明数学学科解读
一次函数ppt课件
2014中考数学名师教学笔记:方程与不等式
06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答案
07~08学年北师大附中七年级数学期末答案
06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2006年北京二中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答案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07~08学年北师大附中七年级数学期末试题
北师大版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京市崇文区初三上学期期末统一练习数学试卷
2014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带答案(五)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