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如《万以内加法与减法》的例3,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原理与例2相同。在这里,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的成果,体会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出现了这样几种口算方法:
(1)把185看作200,500-200=300,因为多减了15,所以300+15=315。
(2)把185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此外还有这样一种方法,虽然学生没有想到,我还是提示学生相处了第(3)种方法:把500看作485,485-185=300,因为被减数少了15,所以,300+15=315。当然,例3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有了例2的基础,例3的笔算也就不成问题了。我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自己上来把你的算法说说同学听听,再让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说他的理由。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写法》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教案
2016年最新中考数学模拟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评选吉祥物》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连减》教案
2016五年级数学期末考点之数的互化
针对小学低段数学中学生盲目解答应用题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十几加减一位数》教案
小升初数学下册模拟试卷
人教版下册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教案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用数学“9加几》教案
2016年高二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剪一剪》教案
2016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中考数学考试题2016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最喜欢的水果》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第六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租船(解决问题)》教案
2016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之方程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模拟卷(苏教版四)
中考数学冲刺题及答案2016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长方形》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教案
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模拟卷(苏教版三)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