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克与千克》教学反思(2)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克与千克》教学反思(2)
在学校“求实杯”的比赛中,我执教了一节《克与千克》,听了
领导评课后,感觉到自己很茫然,对新教材的编排有些困惑,通过这一节课与参与新课程的教师共勉,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1、深深地感觉到教师不是铁路警察,不是只管这个阶段的知识教学,在质量的概念上,充分地反映了教师应该有更广博的知识结构,也许我们不需要全部都讲给学生听,但是我们只有掌握了充分深刻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同时,我也感到,如果在课前能多查阅一些资料,自己就能避免一些教学错误的出现。
2、自己正在实践的是课改教材,这节课的备课过程让我感到教材给与我们教师实践的空间很广泛,然而我却感觉到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了。教研员老师特别强调,现在备课如何才是一节好课,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是看对学生是否产生了实效。我觉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得特别清楚,能不被学生的某些假象所迷惑。教材提供的教学素材,只有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备出来的才是一节好课。教师怎样才能了解自己的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想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还是挺不容易的。
3、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要给予学生有关“克和千克”的准确认识,可是在授课是我没有通过实际的工具测量给学生这个准确地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地方。今后再授课时,教师要准备一架天平、一台秤,通过教师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克和千克”。学生手里至少有一个弹簧秤,在测量一千克时,让学生通过测量“米、水、沙子”等密度不同的物体,让学生感觉到“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体积没有关系。然后可以再让学生顾及“一千克苹果大约有多少个时”准备大小不同的苹果,让学生对于“克与千克”和“物体的质量”有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
4、对于这类需要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课程内容,教师平时一定要对学生操作学具时的基本要求贯彻始终,否则,学生在不该操作的时候玩学具,不仅学具不能帮学生学习的目的,反而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
5、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规范,不能过于随便,尤其是在概念的建立和几何课程时,教师在备课时,我认为像自己这样的年轻教师一定要仔细考虑自己的每句话,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概念和清楚的表达。
2016-2017年高考数学考场答题技巧汇总
2017高考数学应用问题解答模型策略
2017高考数学复习重要知识点: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2017年高考数学各题型解答模型及策略汇总
高一数学学习指导:转变观念
高一上学期数学月考复习知识点:指数函数
高一上学期数学月考复习知识点:对数函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和去分母教学计划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勾股定理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学计划(汇总)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复习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2017高考数学答题要审题慢做题快
2017高考数学探索性问题解答模型策略
2017高考数学基础不好提分技巧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列代数式教学计划模板
2017高考数学复习重要知识点:反三角函数与简单的三角方程
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2016
2017高考数学复习重要知识点: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017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答题技巧大放送
高一数学学习指导:学会听课
2017高考数学选择题解答模型策略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直角三角形教学计划
2017高考数学复习重要知识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和诱导公式
新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第三章测试卷及答案
2017年高考数学一轮备考必备的攻略
2017年高考数学一轮备考四步走
2017高考数学填空题解答模型策略
华师大版初三数学二次根式知识点总结:上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测验试卷(附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