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棒。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小棒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
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很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本节课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三年级数学口算测试题(精华版)
《认识整千数和非整千数的四位数》练习试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验收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认识简单的分数
(三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集第五--第八单元试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资料(集合版)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北师大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认识整千数和非整千数的四位数
三年级数学试题例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优生计算比赛
万以内加减法复习习题(三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竞赛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期末试题(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练习B卷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北师大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B卷(word版)
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A卷
小学三年级经典例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及各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题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北师大word版)
万以内的加减法、四边形单元测试试卷
三年级数学上册 期终测试卷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名校三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性综合评估卷
三年级数学下册试题之期中考试卷(在线版)
三年级数学试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