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反思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教学片断二,学生在数五角星的过程中,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反思二:小组合作有效性。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习留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教学片断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第三册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8课时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角(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二单元2、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二单元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经典教案
《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数学广角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简单推理》教学设计(课标版)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
表内乘法(一)教案赏析
第二单元1、两位数加两位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
精品教案《“美丽的图形(轴对称)”》教学设计
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四课时乘加乘减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时安排)
(答案)第四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实录篇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教案
表内乘法(一)矫正课教案m推荐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对称》教学实录与反思新课标小学数学
第三册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9课时单元整理和复习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小学数学“镜像对称”教学设计新课标版版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优秀教案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与评析实录
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实录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新课标版)
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三课时《2、3、4的乘法口诀》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