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2)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2)
1,由于本节课教材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的操作过程,而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只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如果一开始就引入教材的内容,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进行有层次的铺垫练习:先是请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图形变换的过程,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操作过程的不同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进一步体验不同图形的变换过程.这样,就可以将一道综合性的问题转化为简单图形的变换,当学生熟悉了这些变换后,再引入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就可以少一些.从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次教学设计是合理的.
2,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我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另外,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我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3,就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
4,学生在分小组进行摆七巧板的操作活动时,有些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只看别的同学摆,听同学说,我认为这样也是可以的,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八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初二数学第16章分式练习题
南昌一中2007-2008学年度初二上册周练习
八年级数学分解因式单元检测
八年级(下)数学同步辅导第四章相似图形[3]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综合练习卷4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习题
初二数学第十九章四边形检测题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3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7-9节)测试题小胜中学
八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章证明(一)单元测试卷福州十六中
第九章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
八年级数学下不等式测试题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测试卷2
初二数学第十九章四边形4
三明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
2004年春期初二数学(下)第一学月检测(数学试题)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月考试题南川一中
初二数学第十六章分式测试题
八年级(下)数学同步辅导比例线段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综合练习卷3
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复习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下数学测试题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测试题宿州六中
八年级数学(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杨武中学
初二下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1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试题
初二数学第十九章四边形单元测试题Ⅱ
初二下册分式练习题
初二数学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