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2)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2)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拼组,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这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的设计着重体现平面图形的这样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1)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的关系;(2)几个相同的图形可以拼组成一些图形;(3)通过学生自己动脑拼组图形,能很好的了解图形之间的变化,并能从图案中得到美的感受。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的导入时,我选择了学生很感兴趣的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一找画面里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把从画的注意力当中转移到平面图形的知识点上。既复习了一年级学习的旧知,又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的认识。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课的设计要有些改动:
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把卡车拆出各种平面图形”,不应该拆掉卡车,因为这可以启示学生:不一定要拼出有规则的图形。
2、“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这部分可以删除不上,一方面可减少教学量,缩短教学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实践;另一方面,这部分与教学重点“图形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没有太大的联系。
3、整节课的重点应改成研究图形之间的转换。
4、在剪圆的活动中,应该为学生准备两个圆,第一个圆是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第二个圆是在大家交流得到方法后再实践证实一下,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要先尝试,再得结论,不要把结论硬塞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和改进:
1、小组合作时,小组长和小组成员之间要分配好工作,要确立小组长的权力。并培养学生学会动静结合。
2、对学生的作品要有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从“多、好、新”三方面评价学生“创作的速度、作品的美观、作品的与众不同”,并且在黑板上开辟一块展示区,写上小组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3、在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语言表达完整,如:“我用4个小正方形拼出…”应该说成“我用完全一样的4个小正方形拼出……”。类似于“同样大的、一样的”等关键词不能漏掉。
4、是否要限制学生用基本图形的个数还值得探讨。
5、要将“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分清楚。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拼出的是图案,一部分学生是用小图形拼出了大的图形。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
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一年级的学生还有待于课堂常规的训练,这将是我在近段时间内要好好思考和有效改进的地方。
直到今日,我仍旧耿耿于怀,如果可以再来一遍的话,会是怎样一翻情景呢?在个假设重来一次的同时,我也深刻地反思自己:一、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能力不强,二、备课时还考虑不周。引用办公室小妹妹们的一句话“从今天开始,我得重新做人了!”
2016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人教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2016年高考数学第三轮复习的核心考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2015~2016学年度下期评价方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北师大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教学论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2016年春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段考试卷评析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2016
2016年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学科培训体会范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练习题精选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练习2016年
2016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段考试卷评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2016学年
2016年小学教师关于六年级数学学科培训体会
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2016
小学三年级数学最新学年度下期评价方案文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必备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苏教版
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的策略
2016春季第二学期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范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应用综合能力练习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2016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数学教与学总结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