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好还是“乘以”好?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好还是“乘以”好? “乘”好还是“乘以”好?
——关于乘法教学的一点思考
城郊中心小学 方东明
笔者本学期担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师,第一次碰到取消了以往乘法算式的两种读法,教学完两个单元(《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后,对乘法教学的有了一点思考,请专家指正。 浙教版小学数学从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取消了乘法算式的两种读法、取消了算式与意义的一一对应关系。如: 可以写成3×4,也可以写成4×3,读法上只读3乘4或4乘3。3×4可以表示4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3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这彻底解决了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每份数”一定要写在前面,人为的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负担这一不争的事实。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感到没有将读乘法读成乘以,同时加法、加法也只读“加”、减”没有体现我国的文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加上”、“减去”“乘以”“除以”,很有韵味。而且家长包括老师比较自然读成“乘以”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总会出现如3乘以4的读法,尤其是在学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后学生的问题就更多了,不但读乘法算式有问题,读除法算式也出现混乱,有时读除以,有时读除(我相信前面几册教学中一定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我们姑且不讨论有没有必要把“除以”和“除”也统一起来,但如果将乘法读成乘以不但可以减少人为的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负担,而且乘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不易和其他读法相混淆。
其次,怎样理解小数乘法、分数乘法意义?小数(分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小数(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看出,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扩展。可表达的方式反而又变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如:算式100×0.2只能表示100的十分之二是多少?算式0.2×100只能表示100个0.2相加的和是多少。这不符合整数乘法改革的精神,而且与“乘法交换律”的学习也有矛盾。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碰到“一杯水重100千克,1/5杯水重多少千克?”这样的问题,学生应该怎样列式?算式写成1/5×100可不可以。不可以显然不行,如果可以,教师又怎样去自圆其说呢?
笔者认为,在教学小数(分数)意义时应重视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理解,但无须在多次强调如:100×0.2只能表示100的十分之二是多少?算式0.2×100只能表示100个0.2相加的和是多少。表达形式也应该取消与算式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另外,由于学习乘法时一个意义可以写出互为反序的两道算式,如3个4可以表示为4×3和3×4;一道算式可以解析出互为反序的两个意义,如3×4可以表示3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4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因此乘法的交换律再到四年级学习(浙教版把“乘法的交换律”安排在第七册)的价值何在?在小学阶段,只有认识乘法时两个算式(如3×4和4×3)告诉学生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乘法的交换律可以在学生初步掌握乘法的意义后,通过数形结合等方法让学生初步发现到乘法的交换律。当然意义的表述可以不作要求。
数学巨擘的别样人生
201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计划
二年数学《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数学园丁加德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评课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随笔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2013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小学数学常用的单位换算公式
小学数学趣味故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案设计
浅谈高职教育数学教学的认识
小学数学《直线和线段》说课稿
小学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消元法
2013数学高考给优等生的备考建议
趣味数学:换杏核
2013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点
2013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吴文俊的阳光人生
因式分解教案设计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时机,增强教学效果
逆境中成长的诺德
小学数学《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2013高三数学复习技巧:课后回忆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顺口溜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