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立体几何的复习课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立体几何的复习课反思立体几何的复习是小学阶段最后一部分空间与图形内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针对重难点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认识圆柱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这一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对圆柱的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圆锥的特征。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圆柱是从面(面的个数、面的特征)、高(什么是高、高的条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交流圆锥的特征。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这堂课要渗透平面图形经过动态旋转形成圆锥、圆柱体的知识。例如:
1、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6厘米,把他平放在一个水平面上,以长为中心轴旋转一周,设计3个问题:(1)、可以形成什么图形?(2)、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体有什么联系?(3)、他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假如以宽为中心轴呢?)
2、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是8厘米,宽6厘米,把他平放在一个水平面上,以8厘米的直角边为中心轴旋转一周,(1)、可以形成什么图形?(2)、这两条直角边与圆锥有什么联系?(3)、他的体积是多少?(假如以另一条直角边为中心轴呢?)
此处教师要借助实物和黑板图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动态的演变过程。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表内乘法的复习》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3课时》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认识时间的复习》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1.观察物体(1)》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2.观察物体(2)》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加法 第1课时》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4.2、3、4的乘法口诀 练习十一》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6.整理和复习》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5课时》感想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5.解决问题》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1.排列》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2.练习九》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观察物体的复习》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的复习》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2.8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1课时》教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6.6的乘法口诀 练习十三》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4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2.观察物体(2)》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7.用数学 练习十四》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4.9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5.乘加、乘减 练习十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3.5的乘法口诀 练习十》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2课时》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