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本课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还有学生猜测: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一定是3的倍数,能想到这点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本课到这里都很顺利,因为完全在我的预设之中。
下面进入验证环节,先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3的倍数,再在这些学号中挑出个位上是0,3,6,9的数,通过交流这些数不一定都是3的倍数。学生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那3的倍数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利用计数器转移探索的方向,让学生用3颗算珠在计数器上任意摆数,得出结果:摆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到这里有几个学生显得很兴奋。随后用5颗算珠实验,发现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到这里学生中已经有一些议论,他们都有了发现。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看出其中的神奇,我将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们,自己选择算珠的颗数进行了第三次实验,然后板书出每组的实验结果,从结果的数据中,学生们都很兴奋地发现了所用算珠的颗数是3颗,6颗,9颗,拨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每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也是每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把算珠颗数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
试一试是教学的第三步,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各位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利用反例进一步证实3的倍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可惜在这一点上,我很仓促地指着黑板上算珠颗数是4颗,5颗,7颗,8颗时,所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直接告诉了学生,而没有让学生自己举出反例。随后设计了一系列习题,使学生得到巩固提高。
整节课只能说顺利地走了下来,对于教者我来说从中发现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及时总结,虚心请教,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2014-2015)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测试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人教版
经典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知识点
20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卷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复习试卷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题
2014-2015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参考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2014-2015学年)
2015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卷人教版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2015)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3)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卷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提高练习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定律和性质》练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苏教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素质检测卷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题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20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集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2)
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苏教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