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差不变规律》听课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差不变规律》听课反思教学片段:
师:时间很快,再过一个月就要放假了,过了年你几岁了?你知道夏老师几岁了吗?请你猜一猜。(学生猜)
电脑出示:夏老师今年24岁,XX今年9岁。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两人相差几岁?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24-9=15(板书)
生2:两人共几岁?
师:怎么解决?
生:24+9=33
生3:再过一年两人相差几岁?
师: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25-10=15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再过一年,夏老师是25岁,而同学是10岁,所以用25-10
板书:(24+1)-(9+1)=15 25-10=15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4:老师,我知道,你和同学永远相差15岁。
师:大家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了吗?什么叫永远?你们相信吗?
生1:我在课外书上看到过了,这是对的
生2:我也认为是对的
生3:我觉得还不能肯定
生4:我觉得是错的
师:怎么办,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有的认为是错的,你有什么办法来说服大家认为是对或错的吗?
生:你只要再算一算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好吗?请大家在自己本子上随意写几个,看看是对还是错?
生1:老师,我在计算中发现有一个问题,如果算10年前怎么办?
师:这也倒是,同学们你们说呢?
生:不可以的,因为我们计算年龄都是从出生开始的,10年前我们还没有出生呢。不能算那时候。
(全体学生信服地点了点头)
师:下面我们来汇报验证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吗?
生1:两个人的年龄永远相差15岁
生2:夏老师永远比我们大15岁
(引导板书:被减数加1,减数也加1,
被减数加2,减数也加2,
差不变
被减数减1,减数也减1,
被减数减2,减数也减2,
师:这样说起来太麻烦了,谁能想一个办法,用最简短的话来说说这个规律
生1:被减数和减数都加1,差不变,都加2,差也不变(生:还是太麻烦了)
生2:被减数和减数一样变化,差不变(生:这样有点简单了,但是到底怎么变没有说清楚)
生3:被减数加a,减数也加a,差不变;(掌声响起 )
师:那么你能说说你这里的a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代表这里同学们说的所有的数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说得怎么样?那么下面一句该怎么说呢?
生(一起):被减数减b,减数也减b,差不变。
师:我们一起发现了这个规律很了不起,那么是不是在所有的减法算式中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自己来写几个减法式子,看看是不是普遍有这个规律?
生1:50-40=10 (50-1)-(40-1)=10
生2:99-0=99 (99+1)-(0+1)=99
生3:1000-999=1 (1000+1000)-(999+1000)=1
师:那你们写的有没有是这个规律行不通的?(生:没有)
师:那么看来这个规律确实有它的普遍性,那你认为给它取个什么名字比较好呢?
生1:减法中的规律
生2:减法的加减规律
生3:得数不变规律
生4:差不变规律
教后感:
[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教材,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学将成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动的一个过程。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过程,将不再唯教材是从,也不再被教师事先预设的线型教案所束缚,大家都努力地让教材来适应学生的需要,必要时还对教材上的内容作适当的变化,意在使学习的内容更贴近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后继学习和发展,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快、更实用、更有价值。但是我觉得,在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还缺少一种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很少去考虑今天的知识与学生今后的学习之间有什么联系,能不能使今天的所学在今后的学习中起到良好的铺垫,有效焕起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用素材。可以这样说,夏今天至所以尝试上这么一节课,不仅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多减要加,更是为今后学习《商不变性质》、《积不变规律》、《和不变规律》打下基础。在下课后,有一位男生说:老师,我还发现了,在加法中,一个加了,那么另一个就要减,这样才与原来一样,一句很普通甚至有些人听了还不太懂的话,却说明了一点: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刚学了减法的性质,马上联想到在加法中会怎样,甚至还发现了它的规律,看来这个性质已铭刻于心,那么今后再学习另三个性质时,不就会水到渠成了吗?所以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用联系的观点进行教学,那么我们的课堂会多一些精彩,我们的学生会学得更系统,我们的新课程理念会落实得更有效。
[密切联系生活,以日常生活为载体,重视学生的过程感悟]
数学学科的特点,按原来的观点看比较单调,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比较难的,要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统一起来也比较难。所以教学中,我们应挖掘生活这一无形的课堂,密切关注生活中与我们数学相关的知识,引导到课堂上来,让学生用相关的知识参与讨论。
本节课《差不变性质》的原型是减法简便计算中的《多减要加》。在曾经的教学中也发现,对这一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多减为什么要加,而且作业中也经常要忘记,造成错误率高。再加上新课程数学中,把这一知识安排在第五册,而对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要抽象出这一规律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夏就想到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年龄问题,由此引入,学生感兴趣,想参与,而且借此实况抽象、概括差不变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有了寄托,对理解、推导被减数、减数同时加a(减b),差不变有更深的感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尽管我们很多教师都没有上过新课程,但是只要我们的教师能够大胆地探索、实践、与尝试,在充分尊重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定会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冀教版数学三下《小数加减法》word测试题
北京版数学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word测试题2篇
冀教版数学三下《正方形的面积》word测试题及答案
冀教版数学三下《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word测试题及答案
冀教版数学三下《比较分数的大小》word测试题及答案
北京版数学三下《统计的初步知识》word测试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资源第十单元试卷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
北京版数学三下第一单元《乘法》word检测试卷
沪教版数学三下《乘除法计算》word同步测试题
北京版数学三下《笔算乘法》word测试题2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资源第五单元试卷
冀教版数学三下《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word测试题及答案
冀教版数学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word测试题2篇
沪教版数学三下《括号先算》word同步测试题2篇
北京版数学三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word测试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资源第六七单元试卷
北京版数学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word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资源第八单元试卷
北京版数学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word测试题及答案
冀教版数学三下《条形统计图》word测试题
沪教版数学三下《周长与面积》word同步测试题
冀教版数学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word测试题
沪教版数学三下《分数》word同步测试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沪教版数学三下《乘与除》word同步测试题
青岛版数学三下《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word
沪教版数学三下《用两位数乘》word同步测试题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