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预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成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在教学知识点时,两个班不同的教学设计中,我增加一个问题,居然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
教材提供了这样一个主体图:春季里,同学们开展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列出算式,接着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可以用=连接,即25(4+2)=254+252,从而通过比较等号两边两个算式的不同与相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当我在一个班按照此教学设计教学后,我发现效果并不理想,表现有两点:①有些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了乘法分配律的公式,例如看到3544不能想到3540+354;②由于没有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所以完全不能理解其逆应用以及当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如:他们认为6464+3664(64+36)64;265(105-5)=265105-2655。
针对此情况,我重新设计了教案。增加了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同学比负责抬水、浇水的同学多多少人?这样学生又列出另外两个算式,通过计算后用等号连接: 25(4-2)=254-252,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两组算式,充分地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一来,促使了学生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交流,顺利地实现了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学生的发现自然也就更丰富、更有深度了:无论是两个数的和还是两个数的差去乘一位数,都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或者再相减。此外,我还引导学生从右到左的观察等式,尝试用乘法的意义去理解乘法分配律,即:4个25加2个25就等于(4+2)个25,4个25减2个25就等于(4-2)个25,这样帮助学生突破乘法分配律逆应用这个教学难点。
我通过对两个班不同的教学设计,感受到:认真钻研教材,多动心思,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会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亿以内数的写法》单元练习题
新课标版数学一年级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2》教案
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一年级第四单元《读数写数》教案
2016年中考数学考场答题技巧指导
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的猜想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2016人教版)
2016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破解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的秘诀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练习习题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练习题(精选)
2016年小学数学数学模拟试卷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练习题
冀教版六上数学《百分数之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能力与测试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集锦2
20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随堂练习题:下学期
苏教版一下第二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2016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检测试卷(新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综合练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表格式教案
2016年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随堂检测题:下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同步检测题:二年级下学期数学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自测试卷
2016年中考数学冲刺复习的致命陷阱总结
2016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试卷(人教版)
中考数学函数必考的性质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集锦
新课标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读数写数》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