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预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成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在教学知识点时,两个班不同的教学设计中,我增加一个问题,居然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
教材提供了这样一个主体图:春季里,同学们开展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列出算式,接着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可以用=连接,即25(4+2)=254+252,从而通过比较等号两边两个算式的不同与相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当我在一个班按照此教学设计教学后,我发现效果并不理想,表现有两点:①有些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了乘法分配律的公式,例如看到3544不能想到3540+354;②由于没有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所以完全不能理解其逆应用以及当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如:他们认为6464+3664(64+36)64;265(105-5)=265105-2655。
针对此情况,我重新设计了教案。增加了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同学比负责抬水、浇水的同学多多少人?这样学生又列出另外两个算式,通过计算后用等号连接: 25(4-2)=254-252,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两组算式,充分地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一来,促使了学生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交流,顺利地实现了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学生的发现自然也就更丰富、更有深度了:无论是两个数的和还是两个数的差去乘一位数,都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或者再相减。此外,我还引导学生从右到左的观察等式,尝试用乘法的意义去理解乘法分配律,即:4个25加2个25就等于(4+2)个25,4个25减2个25就等于(4-2)个25,这样帮助学生突破乘法分配律逆应用这个教学难点。
我通过对两个班不同的教学设计,感受到:认真钻研教材,多动心思,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会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后练习题
电教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二《折扣》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说课稿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体积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题
小升初数学必考知识点方程、代数与等式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2016年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达标训练题(苏教版)
在体验中学习 在学习中体验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人教版新教材)
初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27章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2016年高考数学考场的答题技巧
小升初数学单位换算专项试题测试
2016年中考数学得高分优答题技巧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笔算加法同步检测题
七年级精编数学第9章随堂练习不等式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课后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组合体的体积同步检测题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整百整十数加减法教学计划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假分数与整数
2016年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体积和表面积
低年级数学学困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模拟练习卷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扇形统计图课后练习题
必备的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算术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课后练习题
初三下册数学第27章知识点抛物线的性质
九年级下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检测题(2016年)
2016年初一数学第8单元同步训练第一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