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会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后面的学习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列举了许多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盘秤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为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拓宽学生体验的自由空间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学生的体验空间。
在本节课中,在学生称了2分硬币,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后,我又引导他们分小组称了称超过1千克重的物品。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学生体验的空间。
在本节课中,由于大量的活动,课堂秩序不够井然。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兴趣很高,常常在老师还没有说完活动规则时就急不可待地行动起来,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让学生理解1000克=1千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训练中应该更扎实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多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孩子细心倾听的良好习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完成得更好。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与代数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试题(人教版)
如何转化数学差生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数学小课的练习方法新探
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授准、教实、练活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买电器课后检测题
2016年五年级数学等式同步检测题:下册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直角课后练习题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典型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练习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总复习试题(西师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与概率练习题精选
备战小升初数学考试要点:比和比例
2016年小升初数学考试知识点:完全平方数
应用题思路教法举隅
“圆的面积”说课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
20162016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随堂检测题
数学语言教学刍议
教学设计的实质是问题设计
2016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综合练习
2016年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课后训练题:面积单位的换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度量衡知识点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方程练习题精选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