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数形结合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数形结合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在我们小学阶段所学的内容,有两条线贯穿其中,有明线又有暗线。明线是指知识与技能,暗线是指思想方法的渗透并且渗透在每一册的教学中。这两条线始终在伴随着我们整个教学过程。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总复习部分编排较好,既有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地整理和复习,又有对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整理与复习,但针对策略与方法这部分内容多数老师感觉到新鲜和陌生。这也是我们开学初所提出的困惑。基本技能的教学,老师们都很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成形的东西。但是对于策略与方法,没有放在突出的位置,大部分老师一带而过。
基于这种现状,既然教材中编排了,课标中又把基本思想方法提出来了,所以我们研究了这个课题仅供老师们研究参考。
下面我就把这节课设计中的一些想法简单的介绍如下:
1、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数形结合,虽然经常用到数形结合,但这个词学生没有听说过。于是我们就借助于第一题,通过学生画图做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什么是数形结合。
2、借助回顾于整理,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越性。
比如:在解决问题时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分析题里面的数量关系,使问题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再如:在平面内确定位置时,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的时候,就时把形转化成数,这样描述起更加简单准确。
3、通过应用与反思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作用。比如:搭配问题中用连线列举图方法非常的简单明了,解决问题中比较难想,抽象的问题,借助线段图就使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4、本节课中,我们还借助于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来帮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优越性。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在这节课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形结合的优越性。第二次是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到数形结合的优点和作用。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自觉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让数学思想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一种习惯,不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也渗透了要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方法,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观念。因为这样的课是第一次上,希望能给老师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人教版一上《准备课》练习题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等三角形存在可行性讨论
初中数学辅导:需提前进入应考模式
新课标三年级上《周长》练习题
初二数学辅导:轴对称图形例题解说
经典填空题复习
2016—2017学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圆锥曲线测试题
南宁市六年级(下)数学第八单元 单元试卷
秋季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五上数学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
2017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集合知识点
人教版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6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训练题(新人教版)
人教版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四年级奥数综合习题
小学数学解答题经典题
人教版《厘米和米的认识》练习题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第二课时课后作业
人教版一年级口算练习
新课标《第几》练习题
人教版五上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试题
四年级奥数测试题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课后习题及答案2016年
2017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集合试题
小学数学填空复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